東方民調:巨額赤字拍門 照起危機島 政府應做唔做 港人陪葬

【本報訊】政府派錢濟民的同時,本港財政赤字亦攀上歷史高峰,惟港府無視財赤繼續硬推明日大嶼;再燒四億多元予律政司推廣法治。政府又拒撤樓市辣招,錯過激活樓市及刺激經濟的契機。有關注團體形容明日大嶼好比「危機島」,造價勢必超支,容易將港人拉入無底深潭,有學者則批評政府「應做唔做」,浪費公帑。

閒置土地唔用 堅持掏空庫房

本港財政狀況已亮起紅燈,預算案預告下年度會有近一千三百九十一億元赤字,但政府仍硬推估算造價達六千二百四十億元的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明日大嶼被質疑「遠水難救近火」,計劃問題多多,包括隨時超支、人工島或現飄移、海沙不足等問題,但港府仍堅持為此掏空庫房,猶如掟錢落海。

呢頭推廣法治 嗰頭縱容枉法

全港還有大批閒置土地未納入發展,如棕地、空置工廈及工業邨內閒置地等,「大把土地」可作發展,政府偏偏一意孤行採用填海造地,令人費解。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批評,政府續推明日大嶼就如與民為敵,又形容計劃下擬建的人工島好比「危機島」,此計劃目前僅有初步造價估算,日後隨着工料及成本上漲,隨時超支至一萬億元埋單。

政府財政現赤字,但卻在預算案預留四億五千萬元予律政司推廣法治,將成立專責委員會負責統籌,惟目前並未有確實的推行日子。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有關計劃目前連基本定位也沒有,轟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空談法治。本港法治淪亡源於她失職,其身不正,帶頭破壞法治,只要她下台,就不必花錢推廣法治,斥政府「應做唔做」。

新冠肺炎疫症衝擊香港樓市,地產界普遍認為樓市正陷困境,政府是時候撤辣,但政府沒有在預算案提出任何措施回應相關訴求,市場擔心不撤辣將令樓市及經濟進一步轉差。有資深投資者認為,疫情之下香港企業正出現「斷崖式萎縮」,幾乎各行各業也受重創,情況比○三年沙士期間更嚴峻。認為目前香港已經民不聊生,政府可透過激活樓市交投刺激經濟,讓業主們賣樓套現,救公司、救打工仔及救家庭、盡量減少破產及失業個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