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職業選擇

香港近幾年來社會衝突時有發生,先後有「佔中事件」、「反修例」,釀成區議會選舉反對派大勝。不少論者都說,這些衝突事件反映了香港社會陷入撕裂,也顯示社會踏入換代階段。老一代與新一代價值觀的分歧擴大,對社會事件看法不同,要求各異。

但社會到底是進步的,老一代遲早被淘汰,他們努力維持的社會秩序將逐漸褪色,被新一代新的想法取代。世代更替是自然現象,誰也沒法改變,但不同世代之間是否一定差別很大,取向各異呢?是否也有一些社會價值,不同世代都一樣會擁抱?

近日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便刊出一篇調查報告,挑選不同國家的十五歲青少年發問卷調查,研究他們日後的職業選擇。他們對將來選擇職業的取向如何呢?調查發現最多人選擇的是:醫生、教師、商業經理、律師這些傳統職業。大約百分之四十七男性和百分之五十三女性都是選這幾項職業。

有沒有發覺這個調查結果很熟悉?與我們的青少年時代簡直無分別?我們在十五歲時,父母親不一樣教導我們「香港發三師」,即是醫師、教師和律師嗎?當時這些職業也是不少同齡人的奮鬥目標,大家都相信,只要拿到好成績,將來便可當上「三師」,拿高薪酬,爭取到較佳社會地位。怎知過了幾十年,換了幾個世代,社會的價值觀依然不變,這些職業仍是多數人的選擇。

當然這類調查有偏差,十五歲還只是中學生,對職場不一定有認識,可能也有誤會,「三師」肯定是他們有較多機會遇到的、無論收入與社會地位都是較多受到正面評價的職業,平日耳濡目染,不期然都作出這些選擇了。另外比較多人選擇的職業有設計師、演員、音樂表演者等,這些都是近二、三十年很受注視,青少年一代相對較認識的職業,所以也較多人選擇。

其實如果參考現實社會經濟需要,有些重要的職位,如電腦技術人員肯定會需求甚殷,發展機會最多;另外,有關環保的職位也將有很大發展空間,例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的技術人員將會很吃香,只不過十五歲的青少年不一定留意到。

同一調查也發現,在選擇學科上,男女比例並不對稱。選擇科技有關學科的,仍然是男比女多。其實就各級成績而論,名列前茅者男女比例差別不大,但上大學選讀科技有關科目的男生較多,性別分布仍然未夠平均。這個男多女少的比率過去長時間如此,我們還以為是歧視女性的結果,怎知現今男女平等,科技工作崗位上男多女少,幾十年來依然未見太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