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香港是容易狂熱的社會

有人說香港是一本難讀懂的書,筆者撰寫時評專欄近八年,這部書也認真地讀了二千多天,很多地方尚未讀懂,但接觸多了,總會有少許心得。我覺得香港是一個人心躍動,有時甚至是躁動的地方,社會氣氛不可能像澳洲、加拿大般寧定、閒適,所以不少飲香港水長大的人,即使移居彼岸也是適應不來,最後要選擇回流。

維港兩岸的人永遠活力澎湃,像是有無窮精力要宣洩,應付香港人,就像應付一群過度活躍的孩子,如果能導以正途,孩子們朝着一個目標去闖、去創,說不定就能建出一個新天地。但若然引導方法有偏,這群孩子也可以將一座大好房子拆得散了架。

回歸前的三十年間,或是因為管治者懂因勢利導,或是因為香港人生活尚未富足,人們的勁頭都投入拚生活之中,精力有所發洩,所以能在經濟上創造出奇迹。回歸之後則不同,或是因為管治者不懂引導,或是因為時不我與,此地再難創造出經濟傳奇,甚至可能是因為不少港人生活已然富足,以拚經濟為人生目標不再像從前般吸引。因此,很多人就將精力發洩在其他事情上,弄出一個又一個的「運動」,香港也變得終日不寧。

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推行國民教育、中央在特區實踐有限制的普選,以至修訂《逃犯條例》,這幾件事檢點下來,都沒有甚麼大不了,有些更該是意料中事。但不少香港人偏像過度活躍一樣,對上述事情全情投入,採取反對態度的,更誓要反到底。

繼反修例運動之後,近日香港人又掀起新玩意,就是搶購物資,個個搶得不亦樂乎,熱烈程度可說冠絕世界。這就是獅山子民的特質,這種容易狂熱的個性本無好壞之分,管治者引導得好,可以很具建設性;不懂引導的話,就會出大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