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症擴散,其實不單止影響內地,新加坡也受到牽連,到本文執筆時,該國已確診了七十多宗,如果不計算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五百多宗確診案例,應是中國大陸以外確診案例最多的國家。
新加坡之所以受到如此大影響,據悉是源自上月一次國際性商業會議,參加者有來自武漢代表,會議後新冠肺炎傳播開去;另外也有說法,是春節期間內地遊客較多,可能病毒因此傳入,在新加坡變成社區感染,輾轉傳播,要阻截將更困難。
新加坡經濟結構基本上跟香港接近,都是外向型經濟,對國際金融和旅遊業依賴甚重。新冠肺炎疫症在社區內傳播,既影響了國際性會議及旅遊業,也帶來群眾性恐慌,不少當地商業機構已紛紛要求員工留家工作,避免因辦公室緊密接觸令疫情擴散。
自從二月初傳出本地感染案例後,新加坡的居民其實也很緊張,一如香港般,市面出現搶購潮,藥房的防護消毒清潔用品迅即售罄,市民蜂擁去超市掃貨,一天之內,超市的大米、廁紙和即食麵一概賣光。
新加坡政府如何應對疫情和群眾恐慌呢?首先,總理李顯龍上電視呼籲國民冷靜,承諾沒有物資短缺問題,日用品供應正常。跟着是政府向市民派發口罩,由政府購入五百多萬個口罩,免費分發給一百多萬戶家庭,平均一家四個,以濟燃眉之急。政府同時呼籲,患病者才需要戴口罩,起碼減低了爭相搶購口罩的恐懼。香港的林鄭特首卻對口罩管理舉棋不定,既沒有全民派發,出門是否需要戴口罩的發言也前後矛盾。為解決恐慌性搶購問題,全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宣布限購下列貨品:廁紙等紙品限量四件、食米限量兩袋、即食麵限量四小包、蔬菜限量每次不超過五十坡元,即約港幣二百八十元。香港則看不見政府介入遏止搶購潮。
新加坡機場立刻加強檢疫,入境人士要填寫健康申報表,逐一量度體溫,實施對中國大陸的「封關」措施,國民從中國大陸入境新加坡,必須隔離十四天;又規定大學宿舍空出,用作隔離中心,一下子解決了檢疫中心不足問題。教堂聚會叫停,減少人群聚集的相互感染機會。種種措施是否合理,見仁見智,但起碼能夠暫時遏止群眾性恐懼。香港的入境管制則階段式加強,檢疫中心選址反對聲音不絕。
新加坡有假新聞法,遏止錯誤資訊傳播,管制對象也包括網媒及社交媒體,違者重罰。香港則堅守言論自由,從未見因傳播假新聞受罰。新加坡與香港最大差異,是他們沒有敢挑戰政府,專唱反調的反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