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是否調查拜登 特朗普臨抉擇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彈劾即將落幕,特氏幾乎可以肯定全身而退。根據最新民調顯示,總統的民意支持度不跌反升,創出一段時期以來的新高,反映整場「通烏醜聞」不但沒有傷及特朗普,反而更加團結其支持者。

如今擺在特朗普面前的抉擇是:有沒有必要「乘勝追擊」,繼續深挖拜登父子的「貪腐醜聞」。特朗普的盟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日前表示,在彈劾審訊完結後,共和黨參議員將繼續調查事件的起源,包括針對「吹哨者」以及拜登父子。格雷厄姆並建議國會傳召前國務卿克里的前首席幕僚,拜登兒子亨特擔任烏克蘭天然氣公司董事會成員時,時任副總統的拜登如何處理烏克蘭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共和黨參議員對彈劾案投下反對票,並不表示他們認同特朗普運用總統職權,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提出「利益交換」,要求對方立案調查拜登父子,否則撤銷數以億美元計的援款,共和黨參議員亞歷山大就批評,儘管特朗普的行為並不足以構成被彈劾的程度,但肯定是「極不恰當」。

很明顯,即使是在共和黨內部,也有不少人認為,總統借職權之便,打擊政敵(拜登是代表民主黨出選總統的熱門人選)並不光彩,但如果緊咬拜登父子有貪腐的嫌疑,整個論述就會截然不同。當貴為前副總統的美國政治人物捲入貪腐醜聞,總統調查清楚,義不容辭,絕對不能因為有關人士有意參選,而予以優待縱容。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要求烏克蘭查拜登父子,不僅不是出於政治私利,反而是為了維護美國「廉潔」的核心價值,高尚得很。

貪腐指控 證據存疑

當然,繼續就此事糾纏下去,亦有一定風險。特別是特朗普私人秘書、紐約市前市長朱利安尼在整件事上的角色,勢將進一步曝光,他跟他的手下在烏克蘭進行了不少調查工作,到底是他個人打着總統的名號而為之,還是總統親自授意?眾所周知,朱利安尼口沒遮攔,隨時講多錯多,本來就是麻煩多多的爭議人物。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就曾形容,朱利安尼主張對烏克蘭施壓猶如「毒品交易」。

另一方面,就現有資料觀之,拜登父子涉貪的證據其實並不充分。拜登的兒子亨特毫無業界背景卻獲天然氣公司高職,確有「靠父蔭」之嫌,但共和黨人指控拜登在任副總統時,要求烏方炒掉調查該公司的檢察官,否則拒絕發放軍事援助,才是名副其實的「利益交換」,卻有商榷餘地。事實上,早在亨特入職該公司前,相關調查工作已經在進行中;而涉事檢察官本身也聲名狼藉,不少國際組織均主張撤換,很難證明拜登有公器私用之意。

然而正如獨立檢察官米勒的通俄調查,不能證明特朗普有罪一樣,特朗普陣營也一度高喊要「調查調查者」,證明整件事是「政治迫害」,到現在還不是不了了之。共和黨說要調查拜登,不管成事與否,對選情低迷的拜登來說,不啻於頭上懸着一把利劍,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