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緬甸實權人物昂山淑姬曾經備受西方吹捧,諾貝爾和平獎、「榮譽市民」、「民主女神」等等,可謂萬千寵愛集一身。然而好景不常,她由階下之囚變成職業政客後,以為可以實踐自己的政治理想,帶領國家走向民主,結果事與願違,「民主」並沒有為緬甸人民帶來和平與希望,反而帶來混亂與痛苦。昂山本人更是備受西方批評,「民主女神」光環迅速褪色,西方國家紛紛取消其「榮譽市民」稱號,不少人聯署要求收回其諾貝爾和平獎,有傳美國甚至計劃將緬甸列入旅行禁令名單,果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西方國家批評昂山「變了」。是的,她變了,變得務實了。經過這些年的跌跌撞撞,她發覺美式民主根本不適合緬甸,不得不面對現實,不得不改變。日前中緬宣布建立「命運共同體」,意味着緬甸全面轉向中國,以對抗西方的政治干預。昂山一方面感謝中國多年來的無私支持,一方面暗批美國以人權、民族、宗教為藉口粗暴干涉內政,可以說是覺今是而昨非,也可以說是遲來的覺悟。
一直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總是將自己的價值觀稱為普世價值,將本身的標準稱為國際標準,要求全世界跟隨,順之者生,逆之者亡。但事實證明,西方那一套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美式民主不但不是甚麼靈丹妙藥,對許多國家而言根本就是毒藥。緬甸只是無數失敗例子其中之一,伊拉克、利比亞、埃及、敍利亞、烏克蘭、格魯吉亞、吉爾吉斯等等,這些經過美國插手而實行美式民主的國家,哪個有好下場?哪個不是民不聊生?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香港反對派言必稱美國,將美式民主吹得神乎其神,固然幼稚可笑,而有些人高舉美國國旗、要求美國「解放香港」,更是丟人現眼。既然他們如此熱愛「美爹」,如此喜歡美式民主,為何還要留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