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總統」和不久前香港區議會選舉反對派大勝,明眼人都看出,「台獨」、「港獨」在反修例風暴中相互勾結、抱團取暖發揮了「協同效應」。這個效應有多大,當然無法「量化」,但它的「突出」作用卻是彰彰明甚的。
反修例風暴之前,蔡英文的選情非常悲戚。之後,這場由「港人在台殺人」一案引起的修訂《逃犯條例》事件,立刻被蔡英文、民進黨充分利用,隔海叫嚷,組織策動,支持其「顏色革命」、實現「港獨」、顛覆「一國兩制」的目標,並向暴亂分子提供「安全門」,收容暴亂分子逃台。
香港反對派、暴亂分子、「港獨」組織則投桃報李,紛紛奔赴台灣,為主張「台獨」的民進黨、蔡英文吶喊助威。「港獨」旗幟、「台獨」旗幟在選舉場合共同揮舞,他們大喊大叫「台港同心,不容中國入侵」,叫喊「光復香港,台灣一定要贏」,聲稱「台灣有一個不對北京卑躬屈膝的總統,將會對香港雪中送炭」。他們還大肆造謠,說是香港警察「用最暴力最不人道的手法去鎮壓港人」、「已經造成逾千人的輕重傷和死亡」,他們恐嚇台灣民眾,如果未能選出「守護台灣的蔡英文」,台灣就會「變成第二個香港」。
其實,他們這套胡言亂語和政治把戲,早已用在香港的區議會選舉中。他們用這套巫蠱之術,把主張「港獨」和「變相港獨」的候選人送進了區議會。與此同時,蔡英文和民進黨也是這樣欺騙選民、仇中反共的。兩地選舉,「台獨」、「港獨」使用共同的那渣手段、卑劣武器向北京進攻,圖謀全都得逞。
然而,總結經驗教訓可知,不是「台獨」、「港獨」,不是兩地的反華、反共力量有多厲害,而是北京對形勢的誤判太多、太深,對自己的寬和方針太過偏執,以為有效。北京口曰「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實際上是畏首畏尾,不敢不善。如此這般,豈能不助長台港兩地敵對勢力的氣燄,壯大他們的力量,使自己立於必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