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入伙逾三年 社福配套零改善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召開新社區福利設施規劃公聽會。有團體炮轟政府懶理新公屋邨社區服務的需要及配套問題,當中有公共屋邨入伙逾三年仍未有服務團體進駐,社工更需數年都在街上提供服務及處理文件,質疑政府「沒指引就唔做,有指引亦都唔跟住做」,促請政府加強部門協調,妥善規劃新屋邨的社福服務,令服務在新入伙時已能發揮協助。

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組織幹事張美怡在會上表示,不少新屋邨提供先入伙後提供服務的模式,導致社會服務斷層問題嚴重。部分新屋邨如重建後的蘇屋邨,入伙三年以來,社區綜合服務大樓仍未有服務團體進駐,不少長者需到其他中心尋求服務。她稱部分新入伙屋邨的居住人口甚至去到兩萬人,但社區照顧資源嚴重不足,尤其影響長者居民適應新環境。她期望政府加強部門協調,更好銜接新屋邨的社福規劃。

涉個人資料文件 被迫街頭處理

監察公共屋邨福利規劃聯盟成員劉慧琪指出,房署職員對每條屋邨都有自己的解說,如葵青葵翠邨可借到互助委員會做會址,上水寶石湖邨、深水埗海盈邨卻未能成功爭取會址。長沙灣麗翠苑就面對長達四個月的真空期,幸獲得大廈管理處借出所屬不足八十呎的位置,社工才勉強有空間工作。她說:「個空間根本唔係分隔辦公室,街坊要親身落埋樓先知道有服務可以申請!」

劉續指蘇屋邨逾三年都沒社工隊辦事處,質問官員:「沒指引就唔做,有指引亦都唔跟住做,想像一下,四年係點樣響街道上提供進行服務及做文件呢?加上社工要處理許多涉及個人資料的文件,呢個希望提供工作空間係一個卑微同合理的要求。」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表示,明白社福機構進駐新屋邨的流程有延誤,當局已與房署商討,加快取得新屋邨圖則,配合社福機構提供服務。

議員倡間板劃空間「頂住先」

立法會議員何啟明稱問題非一朝一夕,問題源自於新型公屋的規劃及設計。以往舊式公屋邨會在地下預留位置給社福機構申請,但現時新公屋邨地下都用作機房及特定康樂設施,根本沒有空間供讓社福機構使用。他建議短期內可用間板劃出部分空間 ,「臨時頂住先」,長遠仍需房署「諗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