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在去年底啟動軍銜改革,這是建國以來第四次對軍銜進行重大調整。目前由職務級別主導的軍官等級體系,將會逐步過渡到軍銜主導,強化軍銜的含金量。
解放軍在一九五五年開始實行軍銜制,並首批授予十位開國元帥、十位大將以及上將、中將、少將等。六五年以破除特權、實行官兵平等為由廢除軍銜制。直到八八年才恢復重設,設有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共三等十一級軍官軍銜。其中為軍委主席、副主席預留的一級上將軍銜一直未授出,於九四年取消。其後,十級軍銜沿用至今。
不過,三十多年來,中國的軍銜並未真正發揮應有作用。由於長期的行政級別「官本位」,軍官的一切待遇與職務掛鈎,而軍銜則淪為職務的附屬品。晉升職務,軍銜隨之而來;職務不晉升,軍銜時間再長也得不到調整。軍銜的功能除了被弱化,也被嚴重泛化。大量後勤機構、文工團人員晉升軍銜容易得多,產生諸如「小品將軍」、「乒乓球大校」;而一線作戰部隊名額則限制很嚴,要從千軍萬馬逐級晉升師長,才是大校軍銜。這令軍銜的榮譽感、吸引力大打折扣。
更為主要的問題是軍銜職務對應混亂。目前是職務、軍銜兩個級別體系並行。但軍官軍銜共十級,而職務等級卻多達十五級,無法一一對應。有時軍長、政委同級卻不同銜;司令員與參謀長不同級卻同銜;甚至是連長比副連長軍銜低,營長比副團長軍銜還高。這就無法發揮靠軍銜明確指揮關係的作用。
今次軍銜改革,與前三次有所不同,側重在確立軍銜對軍官管理體制的主導作用。其一,軍銜的級別對應更清晰明確。比如戰區、軍種司令員,此前往往需要任職滿兩年後,才能晉升軍銜,因而既可能是上將,也可能是中將,今後統一為上將軍銜,職務與軍銜同時晉升,不再存在人為的時間差,從而提升高級指揮官的地位和權威,司令員與參謀長同等軍銜的情況不會再出現。譬如,新任東部戰區司令員何衞東任職數天即升授上將。
其二,解放軍現在的軍銜制度屬於「以職務定軍銜」,必須先升職,才能附帶升銜。而未來將改革為「按軍銜定職務」的新模式。對於表現卓異的軍官,優先選拔晉升軍銜,作為預備人才庫,再根據崗位需求和個人特長,量才量能授職。軍官待遇與軍銜掛鈎,軍銜晉升優先向作戰部隊、尖端武器裝備研發及軍事訓練教育單位傾斜,提升軍銜的含金量。
其三,軍銜改革也是一次清理整頓軍隊幹部隊伍的契機。裁汰冗員,新陳代謝,去粗取精。對於優秀軍官通過晉升軍銜加以擢拔。而如果原有軍銜滿一定年限,仍達不到晉升上一級軍銜的標準,則強制退役轉業,從而通過軍銜改革建立起軍隊的人才進出和流動機制。軍隊改革的最大難點是幹部安置。今次軍銜改革正是聚焦幹部問題,將是這一輪軍改的收尾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