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洋垃圾禁令推動新思維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歐洲多國緊隨其後,都在消費過程中產生大量「洋垃圾」。美歐獲其他國家供應產品,消費坐享其成後,就把渣滓、垃圾轉送回其他發展中國家處理,最終目標是不想造成自身國家在處理消費垃圾的環境污染。過去內地肩負「垃圾攪拌機」工作廿多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現已毋須要再額外承擔,終於在一八年元旦頒下「洋垃圾禁令」,全面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紡織廢料、釩渣等四類廿四種固體廢物,令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廢物處理產生重大變化。

禁令實施約兩年後,去年底美國傳媒最新評論指自內地禁止進口「洋垃圾」,西方垃圾其他熱門出口地如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印尼等也各自推出「洋垃圾」的限制措施。發達國家正需要新投資到國內加工領域,加快焚化或替代策略的執行,再開展垃圾分類教育。還有一些回收項目被徹底放棄,目的在於減少出口洋垃圾,又計劃在自身國家採用低污染的處理。

各國拒絕洋垃圾進口措施嚴重打擊美國消費市場,這個全球生活垃圾最大製造國,缺乏垃圾回收循環再造的基礎設施,只利用其他地區焚燒垃圾,污染危機終返回美國頭上,迫令美國本土執行新的垃圾回收做法。田納西州孟菲斯有美國最大垃圾搬運和處理公司,前年停止接收一些企業混在一個垃圾箱內的各種可回收垃圾,指焚化造成嚴重污染,需要分類後才獲回收。

隨着內地「洋垃圾禁令」敲響美歐國家環保的「警鐘」,迫使出口垃圾的發達國家重新思考處理策略,歐洲議會一八年底通過全面禁止一次性塑料製品立法,到二○二一年,歐盟國家市面的塑料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產品將全面消失。事實證明,沒有說「不」就不會有處理洋垃圾的新概念,這項要求美歐洋垃圾遠離我們的政策,推動了全球環保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