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有地唔用 靠商家借 利益糾結 政府招嫌

政府浪費珍貴土地,悖逆民意。本港房屋問題一向是市民焦點所在,本報早前動用人力物力,搜集資料並往現場航拍視察,找出港九新界多塊未納入發展的棕地、空置工廈及工業邨內閒置土地,證明本港還有「大把土地」可作發展,但政府對此視若無睹,對於被指不善用土地資源,更稱並非反映事實。近月先後有不同發展商向政府捐贈或借出土地,作興建過渡性房屋。有學者批評,政府在未有善用現有土地資源的情況下,相繼接受多個地產商向政府捐地或借地,難免惹起外界懷疑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條件交換等,認為政府在接受這些土地時,應設法避免予公眾有瓜田李下之感。

規劃署早前公布以兩年半時間完成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指出現時未有發展計劃的棕地達七百公頃。不過,根據本土研究社的數據,未納入發展的棕地有一千零二十三公頃;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亦顯示,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空置總面積有逾一百萬平方米(即逾一百公頃);大埔、將軍澳及元朗工業邨的閒置用地或廠房總面積亦逾十九公頃。

六千億明日大嶼 倒錢落海

政府面臨財赤,不但不善用現有土地資源,更無意叫停耗資六千多億元的「明日大嶼」計劃,惹來各界狠批只是倒錢落海。

政府雖計劃以《收回土地條例》加快強收新界棕地興建房屋,卻又先後接受多個發展商借地或捐地。早前會德豐地產宣布,向非牟利機構以每幅土地一元租金的形式,借出合共逾五十萬平方呎(約五公頃)土地,以興建過渡性房屋,借出年期為八年,涉及多幅位於大埔、屯門及東涌地皮,提供逾二千間過渡性房屋,預期可惠及逾六千個家庭或逾兩萬名人士。項目會採用階梯式設計,包括開放式、一房和兩房單位,有太陽能板設計及綠化平台等環保元素。

政府拒處理棕地 藉口多多

另外,恒基地產在去年十一月亦公布借出錦田江夏圍約四十三萬平方呎(約四公頃)棕地的詳情,將興建二千伙過渡性房屋,料可容納四萬人,涉及一萬個家庭。而去年九月,新世界發展則宣布,捐出三百萬平方呎(約廿七公頃)農地以興建社會房屋,當中三幅鄰近天水圍港鐵站,面積共二萬八千平方呎(約零點二六公頃),將興建一個名為「光村」的創意社會房屋項目。

「有棕地唔處理,但又接受地產商捐地,容易令人懷疑當中有利益輸送。」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批評,政府不善用棕地有不同理由,例如指棕地分散、收地遇到很多阻力等等,惟政府應有決心處理這些閒置棕地。而政府接受地產商捐地,都會惹人懷疑當中是不是存在條件交換。

「咁嘅迹象會令人有好多不必要嘅猜想。」時事評論員陳雲生指,政府不善用土地資源,又接受發展商捐地、借地,確會惹來當中是否有利益輸送的猜測。他批評政府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時畏首畏尾,又缺乏與民間協調。他認為在現時住屋需求迫切,政府應多管齊下,積極考慮善用棕地等土地資源,逐步解決問題。

運房局:租約非政府簽訂

發展局發言人重申,發展棕地是政府以「多管齊下」作為土地供應策略重要一環,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遠多於過去五年,對有意見指政府不善用或拖延發展棕地並非反映事實。另外,政府會繼續檢視工廈使用的情況,推動市場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創新科技署發言人指,將軍澳、元朗及大埔工業邨工業用地的發展已接近飽和階段,至於餘下數幅有關土地,香港科技園公司已將其納入發展計劃,配合政府推行的「再工業化」政策發展。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則稱,政府感謝多個發展商以名義租金租借土地予不同的民間團體、慈善組織等興建過渡性房屋,以紓緩輪候公屋和居住環境惡劣家庭的困難。有關租約並非由政府與發展商簽訂,而興建過渡性房屋不會涉及龐大基建,當中亦絕不涉及條件交換。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