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新技術治痛風 港生揚威國際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學生團隊研究出預防痛風症的生物科技新方法。(陳錦燕攝)
【記者陳錦燕報道】痛風問題普遍,本港有三分之一人曾因尿酸高問題求診。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學生團隊研究出治療痛風症的生物科技新方法,利用編輯基因技術改組大腸桿菌,令其有效探測尿酸濃度,當尿酸過高時則會大量複製能分解尿酸的消化酶,再透過益生菌此載體供人類進食,助排走多餘尿酸。此研究去年底勇奪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金獎,更擊敗哈佛大學頂尖生,為首次有本港中學生獲此殊榮。
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導致尿酸過高,當超過其飽和度時,會在身體某部位析出痛風石。它是一種白色晶體,會如鹽般慢慢累積在關節伸側、肌腱和骨突表面。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學生團隊導師馮志端指出,當白色結晶愈積愈大時會帶來激烈痛楚,例如手指關節中的白色結晶太腫會令行動不便,這種痛楚就是一般所說的痛風。
編輯基因探測 助分解尿酸
團隊去年三月開始組隊,團員包括十名中三學生及兩名中六學生,經過八個多月的不斷實驗專研,終於研究出降低尿酸的新治療方法。團員之一的林政言指出,因人體不能完全沒有尿酸,尿酸是一種抗氧化劑對身體有益處但不能過高,故團隊將一種可探測尿酸的基因,放進一種大腸桿菌中,當尿酸的濃度愈來愈高時,這個經編輯的基因就會探測到,並不斷製造一種消化酶,去分解尿酸。因大腸桿菌不可食用,故抽取此消化酶並注射進另一可食用益生菌,以協助痛風患者排走尿酸。
另一名團員何胤霖表示,研究最困難是將編輯基因擺進大腸桿菌中,因細胞膜很薄易破,完整將基因擺進細胞內培育,曾連續不間斷做此動作達十五小時,成功一刻感到無比興奮。經過實驗,團隊發現使用兩千個基因改造細胞,可以減低約七點四六mg/dL的尿酸(即每零點一升血液可減少七點四六毫克尿酸),相若於急性痛風病人體內約八成五的尿酸水平。
羅氏基金中學團隊去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遠赴美國波士頓比賽,與全球的碩士生、大學生、在職人士一起比賽,最後在全球共三百六十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更擊敗哈佛大學參賽隊,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的尖子生奪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