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的如廁習慣處處暗藏致病危機!香港大學最近發表研究,發現港人使用公廁的衞生習慣欠佳,多達四成四人沖廁前從不蓋上廁板,會用酒精消毒坐廁或用廁紙墊在廁板如廁的人均不足三成,部分人甚至從不用梘液洗手。負責研究的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不少人嫌公廁骯髒而不肯接觸廁板甚至梘液,其實反增加自己暴露於病菌溫床的風險。
為收集港人使用公廁的衞生習慣,研究團隊從十間社區中心招募廿六名成年人進行焦點小組討論,然後再以問卷訪問三百名港人。調查發現港人在調查的過去三個月最常使用的公廁是商場廁所,其次是食肆及港鐵站;有使用街道公廁的人則不足一成。
研究發現,每次如廁前用廁紙抹坐廁的人不足一半,用酒精消毒坐廁的人僅兩成三,另僅三成人會用廁紙墊在廁板上如廁;有一成七人甚至會踏在廁板上如廁。每次如廁後用梘液洗手的人只有六成九。四成四人表示從不蓋上廁板沖廁,以長者居多。調查同時詢問受訪者認為哪些如廁行為對健康構成威脅,僅有三成四人認為沖廁時沒蓋上廁板會增加傳染風險。
研究從焦點小組討論了解到部分港人如廁衞生習慣欠佳的有趣觀點,有男長者表示「只有接觸到自己尿液才會洗手」。有不少受訪者不願使用公廁梘液,是因為「公廁梘液大多很稀,有溝水嫌疑」;部分人不想接觸到梘液按壓位置而寧願棄用,甚至只會使用有自動感應的洗手液機。至於從不沖廁前蓋上廁板的人,大多擔心廁板沾有糞便或尿液而不願用手接觸。
何栢良表示,公廁是散播傳染病其中一個高危場所,上述研究反映港人如廁衞生習慣欠佳,讓公廁病菌有機可乘。當中較嚴重的一個問題是近半人從來沒有沖廁前蓋上廁板的習慣,外國有實驗發現沖廁時,廁所水可彈至六呎外的範圍,「係可以將糞便嘅菌沖晒出嚟」;除了人之外,馬桶邊的廁紙卷、地面甚至空氣都可遭廁水濺到病菌,愈狹窄的廁格風險愈高。
他又說,公廁的病毒及細菌量驚人,半粒紅豆大小的糞便已藏有高達一千億粒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人體只要吸入當中一百粒已可致病。其他常見病菌還包括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志賀氏菌及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如果有傷口又接觸到大量細菌,嚴重甚至可演變成食肉菌感染。
公廁無論門柄、沖廁掣、廁板、廁格門、洗手盆或水龍頭,處處都是病菌溫床,如廁後用梘液洗手至為重要,他指用清水洗手可大致沖走百分之九十細菌,配合梘液可達百分之九十九,他說勿小看這些細微差別,兩者之間可能已相差大量細菌數目。他建議最好再自備一支酒精搓手液,能進一步將雙手的細菌量減至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