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一年接獲逾百宗涉及在囚及被羈留人士的求助及投訴,有釋囚指懲教署投訴制度是「自己人查自己人」,且保密性不足,擔心投訴後會被報復;另懲教署近年發展智慧監獄,引入影像分析等監察系統,社協認為是收集大量在囚人士個人資料,亦為在囚人士製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社協民權教育中心昨發表二○一九年《民間監察懲教制度週年報告》,就現時監獄制度提出建議,其中投訴機制和監獄智能裝置最受關注。社協社區組織幹事蔡耀昌指出,現有監獄投訴制度,主要是投訴人向懲教人員口頭或書面投訴、在太平紳士探訪時舉手,或填寫投訴表格,惟因投訴的保密性不足,有在囚人士擔心會被報復。
他引述懲教署去年的紀錄為例,三百四十宗投訴和查詢中,只有八十一宗獲署方調查,其餘大部分被列作「求助/查詢」個案,最後更只得兩宗投訴獲證明屬實。
聲稱曾數次進入赤柱及大欖監獄、今年六月出獄的C先生表示:「投訴機制全部都係假嘅!」他指,若在囚人士希望向投訴調查組作書面投訴,向職員索取表格後,無形壓力大得無法形容,很多犯人在之後會取消控訴。
懲教署發言人表示,一向重視投訴,在囚人士可透過多個渠道作出申訴。署內方面,在囚人士可以向院所管方、巡視的首長級人員,或投訴調查組提出投訴;署外則可以書面方式向立法會議員、申訴專員、法定機構、其他執法部門、政府政策局等投訴。此外,他們亦可選擇直接向突擊巡視的巡獄太平紳士求助或投訴。
至於智慧監獄,發言人表示,署方已就私隱方面的需要及現行法例的規定作出考慮,並參考由私隱專員公署所發出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