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政策隨時變掩眼戲法!為減輕市民出行負擔,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交補)明日(元旦)起會加碼,其補貼比例及上限都有所增加,成為交通政策中最大的一粒「糖」。不過,所有專營巴士、數條渡輪路線以至逾百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已向運輸署提出加價申請,尚未計算港鐵每年根據「可加可減機制」的加價。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加碼措施只為掩護各公共交通工具加價,形容只是「左手交右手」的掩眼法,認為是次補貼加碼無法幫助市民,促再次提高補貼額,並降低、甚至取消申請門檻,讓更多基層市民受惠。
明日交補將實施優化政策,將補貼比例由四分之一增至三分之一,補貼上限亦由每月三百元增至四百元,屆時政府每年的總補貼金額將由現時約廿三億元增至約卅一億元。政府料每月有二百二十萬人受惠,每人每月平均可獲補貼亦由原計劃的七十至八十元,增至一百至一百一十元。
不過,政府雖一方面增加交補,惟大批公共交通工具已排隊等候瓜分這粒糖。根據運輸署資料,政府正處理九巴龍運、城巴新巴及新大嶼山巴士的加價申請,申請加幅達到百分之八點五至十二不等。至於綠色專線小巴路線方面,該署今年共接獲一百一十四條路線加價申請,其中七條已獲批,加幅最高為來往馬鞍山耀安及火炭的801線,加價八毫。該署亦已批出兩條渡輪的加價申請,仍有三宗申請正在處理。至於港鐵料會按往年做法,在三月底左右根據物價指數及運輸業工資變動制訂新的加幅。
實際上交補推行至今近一年,效果亦未如預期,首十一個月補貼總額僅十七億二千多萬元,平均每月總補貼額為一億五千多萬元。
以平均數推算,十二月份的補貼額亦會在兩億元以下,全年總補貼額料不超過廿億元,即有至少三億元的餘額。首十一月平均受惠人數約二百一十四萬人,低於預期二百二十萬人,在近月反修例示威下,受惠人數有下跌趨勢,十月及十一月均不超過二百萬人。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政府一方面為交補加碼,一方面同意各項公共交通工具加價,明顯是為財團掩飾加價的做法,以免觸起民意反彈。他稱今次加碼只是變相鼓勵市民多使用交通工具,與促銷無異,而市民使用港鐵的開支最大,而港鐵每年都加價,政府作為港鐵最大股東,變相是左手交右手。至於計劃一年所剩下的餘額,郭認為可再加碼,如增加補貼額及取消門檻限制,才能夠真正幫助市民。
記者何瑞芬、楊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