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搖頭嘆氣與憂心如焚

反修例風波暴亂將近七個月,朝廷三令五申發出的「止暴制亂」是「當務之急」、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也有好幾個月,但這個看似很嚴厲的三令五申,至今已淪為空話、笑話。

過去那些年,內外政壇有「中南海的政令不出都門」之說,現在來看,中南海的政令是到了香江也等於沒到,不起作用。其實就是「中南海的政令不出都門」這一誇大其詞之說最「唬人」的時候,內地不論甚麼地方發生規模龐大的「群體事件」,發生動亂,只要中央一聲令下,皆可在極短時間內清除亂局,當地政府絕不敢怠慢或陽奉陰違。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亂之時,任何地方發生大規模的武鬥,只要中央——毛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認為必須「止暴制亂」,也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將其平息。

只有今天的香港很奇怪,只有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香港很特殊,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暴亂可以將近七個月仍未見平定,香江特首可以全當無事,朝廷也當無事,還對林鄭高度評價,更不以為自己的工作方針出了問題。

魯迅先生說過:「明末人好名,刻古書也是一種風氣,然而往往自己看不懂,以為錯字,隨手亂改。不改尚可,一改,可就反而改錯了,所以使後來的考據家為之搖頭嘆氣,說是『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今人則「好名」一國兩制,因為它是新生事物、「天才想像」,據說已取得了偉大成績,舉世公認。然而猶嫌不夠,「實踐」到了自己手裏,想再弄出一些「創新」做法、別出心裁的做法才好,於是一改不管實施甚麼制度、不管古今中外,平定動亂必須又動口又動手的傳統做法,以為擺出幾門嘴炮就能隔山打牛,就能在談笑間暴亂灰飛煙滅,就能為「一國兩制」的「實踐」增添新的成功經驗,結果適得其反。「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的悲劇落在了今天的「一國兩制」身上,落在了香港身上,而且等不到以後的考據家搖頭嘆氣,現在就不知有多少人憂心如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