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擴大地域

香港要增加人口,爭議的會是土地足夠與否。香港土地的開發比例不足百分之三十,比深圳的近乎百分之一百差別頗大,還應大有開發的空間。即使按原有環境大致不變,香港仍然可以擴增城市空間。

一是如深圳、澳門那樣,增設域外土地。澳門是與珠海橫琴合作,深圳則是發展汕尾的「飛地」,兩者都是通過中央政府的批准,近乎租借的擴大發展空間,納入澳門與深圳的體制之內,這是最直接的擴張。

香港向北是深圳,不可能把深圳土地劃歸香港,河套之例不可重複,也規模極小,只有一平方公里。香港可擴張之途是南下,如我在本欄所提議的,租借珠海的桂山島,也讓珠海在租借之前在該島及附近吹沙填島,擴大陸域面積,甚至租借稍南方的萬山群島,以桂山島為香港臨海的新副都心,在萬山群島一帶發展海島經濟,作為香港的新海港、新的海洋科研中心、海上發電場以及無人船隻科研生產基地等。而填海擴大的桂山島,用鐵路連上南大嶼山,可開發當地,包括連接長洲、坪洲、梅窩、愉景灣,開拓出宜居的海濱、海島商住區,也適合市內退休長者移居養老。

這樣的擴展,建設速度可能比不上深圳、澳門,但若由珠海政府在租借前與香港政府合組公司建設,避開立法會的干擾,建成後租借轉移,也不會是很長時間,成本也低,卻可造就香港海陸二元的新都市體系和社會經濟結構,更勝於澳門與深圳的原來結構與體系單純量的擴張。

二是倣效東京、倫敦、紐約的經驗,把都會的範圍實際擴展至周邊城市,利用快捷便利的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的區域不變,通過人流、經濟流把不同城市按不同的市場安排的功能融合一起,產生規模效益和多元化優勢。

事實上,深圳與香港可互為腹地,東莞、惠州、廣州的番禺南沙、珠海與佛山、江門等可作為香港的腹地,把香港部分的城市功能轉移去,減少市區的擠迫。

以上二議,香港人口擴增至一千萬,並不困難,且加上腹地,港人人口更可大增。深圳、廣州可各容二千多萬人口,珠三角則更可容上億人口,便是全世界最大的灣區。水漲船高,香港的得益巨大,卻又可減少城市過度膨脹的毛病。

在達成擴展的共識之前,香港還可以在大灣區的框架下推動各方面的發展,例如交通卡的合併通用,長者減免車費,電訊取消區內漫遊、長途電話費,醫療、社福的可攜化等等耳熟能詳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