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市區重建局耗時十一年打造的活化項目「618上海街」上月底正式營運。項目將十四幢新舊唐樓建築群打通而成一座大樓,現時大樓內十七個舖位中,有十六個已租出及陸續試業。市建局預計活化工程支出約兩億元,符合原來預算。負責項目的建築師希望透過活化,重現上海街昔日戰前盛況,「市民由街頭行到街尾好似睇緊歷史片段!」
位於上海街及亞皆老街交界的「618上海街」項目,包括十幢建於二十年代,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騎樓式唐樓,以及四幢建於六十年代的鋼筋混凝土唐樓。十幢戰前唐樓有八幢僅保留騎樓立面及石柱,其餘兩幢得以完整保留。
文化保育建築師謝正勤指出,戰前唐樓活化前大多結構失修兼漏水,建築物內部更被劃為多間劏房,施工困難重重又費時。工程團隊於是着手保留其立面及支撐騎樓的十三條麻石柱,以求呈現當年街景。謝提到舊日商戶喜於麻石柱刻字作招牌宣傳,現時能在石柱找出上海街曾為「民生街」及「建材街」的證據,令市民一探昔日的街道特色,「二十年代好多行船嘅水上人會上嚟補給,整條街賣家具及涼茶等生活用品;發展到六十年代有建材公司進場至今。」
市建局為項目邀請了本地小店及食肆進駐,釐定租金時參考市值租金,制訂商戶可以負擔的租金水平,租約為期約三年。項目中試業的雜貨店東主阿鵬由石硤尾「細舖搬大舖」,有感市建局租金合理,活化元素亦有助吸引人流,復業兩周生意額亦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