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留港與叛港

香港的發展,現時已經形成建設與破壞兩大陣營。

建設是求變,從變革中發揮香港的潛力,提升競爭力,使整個社會得益。破壞則是反對變革,表面上是墨守成規,實際卻是在不變動的世界裏抗拒變動,便是為了維護現有制度的既得利益,鞏固既得利益者的權勢利益。不變便是要抗拒變,癱瘓社會的發展力量,從癱瘓進而破壞、打擊任何變的要求和行動。

回歸以來,這兩方對立勢力一直存在,也一直在角力,卻因為中美關係良好,沒有外力的干預介入,矛盾並不激烈。但自「佔中」以來,中美矛盾日益顯露,美國在香港的介入便日深,而美國介入,意圖藉香港打擊中國的復興,便使香港內部建設與破壞、也即變革與既得利益者的矛盾加劇,帶來旺角暴動與反修例動亂的直接衝突。

反修例事件更清楚凸顯出暴亂不是為基層貧窮作出抗議反抗,而是既得利益者對社會的更多要求,由大學生、中學生來代表提出,要求把殖民地的體制重建,把回歸後的政治、經濟、民生破壞。事實上,「攬炒」並沒有扭轉社會分配不公,而是為使既得利益者掌控政治權利(民主與自由)而不惜犧牲社會大眾的經濟民生。反修例的暴亂只為破壞,希望用破壞來騎劫政府,奪取治權。

至於「光復」與「革命」,提的只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沒有香港怎樣建設、怎樣發展的規劃與藍圖,破壞便不是求社會的變革,反而是推翻回歸以來的變化,返回殖民地時代的政治統治。示威暴亂中揮舞英國國旗、美國國旗,是歸英歸美,不是民眾的獨立自主;要求BNO有移居英國的政治權利,不是基層民眾的社會生活改善,掃除貧窮,本質便是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反革命,抗拒、推翻變革。

回歸以來,所謂泛民主派,以及支持他們的中產和部分專業人士,一直都以不同的方法手段拖延、阻礙香港的基本建設與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癱瘓政府施政是他們政治的重心。任何一個社會在當前競爭激烈的世界中,不可能不投資、不建設便可保得住發展,他們的反建設、反發展是明顯的政治破壞。反修例的打砸燒,更多的既得利益者開始赤膊上陣,在內攬炒,在外則招攬外國制裁香港,這是不惜一切的反革命,失敗便投靠外國,沒有對香港社會的歸屬感和忠誠。

反修例事件,實際已演變成公開、明顯不過的建設香港的留港派與破壞香港發展的叛港派之爭,兩者之間沒有妥協,也不可能回復反修例前的妥協,因為美國已介入,因為叛港派已全然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