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周仁杰成功研發「反射模式層析相位顯微鏡」,該項技術可進行活體掃描,演算出三維圖像,像真度比X光高一千倍,且無入侵性,有助研究和及早辨別視覺退化症狀和早老性癡呆症。新儀器售價預計每部約一百萬元,有望五年內完成生產及相關安排,十年內可售予醫院。
中大指,「活體層析相位顯微技術」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2019」提供五百萬港元資助,作進一步發展。周仁杰解釋,醫護人員要了解病人細胞有否病變,往往需抽取人體組織,再放上顯微鏡上進行觀察,引入該項新技術後,人員毋須使用高強度輻射儀器或注射顯影劑,即可進行活體掃描,演算出三維圖像,其解像度達到亞微米級,可實時檢視微小細胞,及早識別病變,預防腫瘤形成。
周指,X光使用過程會釋出輻射,不適合短時間內多次使用,而新儀器發出的白光雷射較溫和,傷害性非常低,可多次重複進行,有利長期觀察。新技術可利用到眼部、皮膚及神經細胞,最高可一秒鐘內拍攝一千幅相,像真度亦比X光高一千倍,「連頭髮百分之一的細胞都看到」。由於視網膜連接腦神經,高解像三維圖可顯示光敏細胞與視神經之間的異動,有助研究和及早辨別視覺退化症狀和早老性癡呆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