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既患不均 更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貧富懸殊是老大難問題,也是世界性普遍問題,香港之所以特別嚴重,不僅因為堅尼系數幾乎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也因為貧窮長者特別多,更因為青年貧窮率特別高。港府日前公布,多達九萬名十八至二十九歲青年被界定為貧窮人口,青年貧窮率達百分之十二點六。

長者退休後沒有工作收入,許多人只能靠積蓄或年金生活,跌落貧窮線下並不奇怪,而這麼多青年淪為貧窮人口,則絕非發達社會應有的現象。港府高官歸咎於不少青年「裸辭」,導致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入,因而成為貧窮人口。這種說法雖然有推卸扶貧不力的責任之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有些年輕人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寧願做「雙失青年」,也不願腳踏實地,淪為貧窮一族何足為奇。

許多年輕人彷彿有滿腹牢騷,既埋怨找不到好工作,也抱怨買不起房子。其實從來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好工作不會自動找上門,買房子更不是一件輕易的事。除了含着金鑰匙出世的少數幸運兒,世界上有多少年輕人一踏入社會工作就可以買房子?老一輩香港人誰不是經過多年奮鬥才擁有自己的物業?

在溫室中長大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風風雨雨,沒有受過生活磨難,因此容易養成驕嬌二氣,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總是怨天尤人,看任何東西都不順眼,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反對派正是利用這一點,唆擺年輕人充當政治炮灰,將他們推向不歸路,將香港拖入絕境。在黑色暴亂中,年輕人叫喊「光復」、「革命」,肆意破壞,實際上他們根本不知到底要光復甚麼,更不知甚麼是革命。

如果說掌握了青少年,等於掌握了未來,那麼失去了青少年,顯然就是失去了未來。香港深層次矛盾剪不斷理還亂,既有貧富懸殊問題,更有青少年問題,既患不均,更患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