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禮重長者

我提議給本港六十歲以上的居民,由政府在新的預算案下,發放每人八千元的津貼,其意有二。

一是香港社會因反修例動亂未止,市民對現時和未來的信心動搖,要增強社會的經濟信心,需政府大手筆的作為。香港的結構轉型升級和多元化還沒有方向,不應胡亂投資,先要調研討論,再定下大戰略。在此之前,政府把龐大儲備拿出一小部分即時投入市場,特別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對中產或其他資產階級錦上添花,這對社會心理作用尤大。基層長者的額外收入大多會流入本地消費,也會改善他們捉襟見肘的生活,改善其家庭的福祉。每人八千元並不多,卻可緩解他們幾個月的燃眉之急,減輕回收紙皮降價所帶來的打擊。此舉對長者、其家庭,以及其直接消費的場所均有提升信心、振奮人心的作用,亦可顯示政府和社會心懷基層長者,在當前嚴峻的境況中不會忘記他們對基層長者的關懷,體現出政府對未來的信心。

在資助長者之後,香港動亂抑止,大戰略出台更可使社會各個階層,包括中產和企業一起受惠。津貼長者是第一步,也是政府表示信心和承擔的一步。若連這一步也不願走,面對困境只是畏縮,只是希望保住儲備,以保證過去公務員的退休金和當前公務員的飯碗,不思進取,香港的社會大眾又怎能對政府,對香港前途有信心呢?

二是重建香港的社會倫理。反修例動亂以年輕人為主,卻在近來演變成鄙視、攻擊長者。暴徒叫囂長者早死早着,不要阻撓他們的革命,有青年涉嫌用磚擊斃長者,又有青年破壞交通設施,受最大影響的都是長者。早前區選中也有青年不滿長者有優先進場投票的優待,甚至惡言相向;媒體也大做文章,批評任何優待長者的舉措。

香港社會對長者的優待,如交通優惠等,向來合理,但在今次反修例動亂中,政治因素便將之衝擊、批評得一文不值。是年輕人的教養問題,媒體偏頗無理,抑或是背後策動人為了眼前政治利益不惜破壞一切倫理道德?而在動亂場所中,似乎變成世代之爭,年輕人與年長者對罵以至動手傷人,事實卻是背後政治謀劃者以年輕人作為政治工具來犧牲,也連帶犧牲傳承多年的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

政府津貼長者,而不是用更多的錢來幫助年輕人買樓置業。這是糾正歪理,不功利地寵溺年輕人而犧牲貢獻大半生給社會的長者,使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的道德觀念。這當然只是移風易俗、對抗歪風的第一步,但其意義遠高於政府拿出的公帑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