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兩學者獲醫學科研獎

現時全港約有七十多萬人患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及二型,另有部分屬妊娠糖尿病。中文大學學者發現糖尿病與基因有關,部分病人的腎功能會下降,甚至急劇轉差,學者將進一步嘗試透過基因研究,為患者找出更佳的治療成效。另有中大學者發現會導致肚痛及肚瀉的克隆氏症,患者體內有一種致病性微生物「變形桿菌」,未來會進一步研究其特徵及影響,為克隆氏症構思新治療方法及預防途徑。二人獲裘槎基金頒發「優秀醫學科研者獎」。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馬青雲一直專注研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自二○一○年起研究糖尿病與腎病及基因的關係。他指,為改善華人糖尿病腎病的預測,以找出更好的診斷及治療方案,目前正就糖尿病腎病開展一個大型基因組研究,未來冀開發「多基因風險評分工具」,協助臨床預測糖尿病併發症及治療結果,同時開發運算法,用作分類糖尿病患者及篩選治療方案,讓醫生可按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冀拓新預防途徑防全球蔓延

另一教授黃秀娟的研究集中炎症性腸病,包括會影響整條消化道的克隆氏症。她指,克隆氏症患者數量有上升趨勢,本港現時有五千至七千宗炎症性腸病毒個案,當中一半屬克隆氏症,六至七成患者年齡介乎十五至卅五歲,亦有患者年齡僅六歲。其研究團隊最近證實,約兩成克隆氏症患者,體內有變形桿菌,普遍引起尿道感染,將變形桿菌放到老鼠體內時,老鼠整條消化道均發炎及出現潰瘍。她續指,未來會化驗現存二百五十多個克隆氏症患者的糞便及組織樣本,研究變形桿菌的特徵,及如何成為病原體。她有信心可在未來十二個月有所發現,為患者開發新的預防途徑及藥物治療方向,防止克隆氏症在全球蔓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