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工業邨 回收無影廢政策 玻璃鋁罐淪垃圾

工業邨回收無影,可回收物料淪垃圾!環保署於○七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工商業樓宇推行廢物回收,惟成效不彰。本報巡查發現,大埔、將軍澳及元朗三個工業邨的公共範圍內,合共竟只有一個三色回收桶,大批可回收物料,包括玻璃、鋁罐、紙皮等統統當廢物棄置,部分更被食物殘渣或建築廢料污染,難再回收再造。有環保組織直指情況不理想,促政府於各工業邨範圍內設置回收物料收集區,並牽頭推動各企業回收,減少浪費。

「啲工人貪方便,拆完貨咪就咁將啲紙皮、卡板當垃圾丟。」於將軍澳工業邨工作的李先生指,工業邨內每日都有大批可回收物料棄置,惟鮮見有政府部門或拾荒者前往回收,估計物料最終難逃被棄於堆填區的厄運,「其實如果加多啲回收設施,一定可以減少好多浪費。」

各工業邨不難見類似情況,記者早前在將軍澳工業邨駿光街一帶,發現有大批玻璃樽、鋁罐及紙皮等可回收物料被棄置路旁;在駿宏街停車場內,更有人直接把紙皮、卡板等,與建築廢料一同棄置在環保斗內,被污染的物料恐難再被回收。在大埔工業邨,大盛街停車場附近亦淪為垃圾崗,大批卡板、紙皮被丟棄,更有大幅玻璃、馬桶等建築廢料。

三個工業邨 僅一個公共回收桶

元朗工業邨的情況亦相若,在宏利街、宏樂街一帶,有大批鋁罐及膠樽被棄置路旁,部分更與外賣食物器皿及食物殘渣混在一起,在宏利街更發現有車用電池隨處丟棄。至於毗連的東頭工業區,康業街一帶亦棄置了大量紙皮及卡板,有運輸工人於停車場拆貨後,直接遺下紙箱、膠膜及卡板等物品離開。

可回收物料被當作垃圾棄置,與工業邨內回收設施不足有關。大埔工業邨、元朗工業邨及將軍澳工業邨各有七十一、三十七及廿九個租戶,惟環保署資料顯示,政府於上述地點提供的廢物分類回收桶中,只分別有十一套、一套及四套。然而,當中只有大埔工業邨內有一套回收桶設於公共範圍內,其他均放置於企業或工場內。此外,玻璃回收方面,大埔、元朗及將軍澳工業邨分別設有七個、三個及一個玻璃樽回收點,全部設於參與玻璃樽回收計劃的企業或工場內。

環團倡部門派遣隊伍專責處理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工業活動上經常使用玻璃、紙皮、膠膜等物料,全部均具有回收的價值,現時卻被當作垃圾丟棄,直言情況「絕對唔理想」。他表示,政府應於每個工業邨內,設置最少一個回收物料收集區,鼓勵企業把可回收物料運送到該處,避免它們被其他垃圾污染,減少浪費。

「政府理應擔當牽頭嘅工作,環保署依家絕對係推卸責任!」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表示,回收工作如只依靠市場運作,不少物料如卡板等,將因利潤低而被當成垃圾。他建議政府應向工業邨的商戶提供更多支援,如派遣隊伍負責回收工作,「既可以增加回收成效,亦可以作為榜樣,鼓勵商家倣效。」

署方:工業廢物多自家安排回收

環保署發言人指,產自工業運作的可回收物料一般具有回收價值,因此一貫做法是由廢物產生者直接聯絡回收商安排回收,而非倚賴政府設置的回收設施。該署亦有與三個工業邨的管理公司溝通,了解回收情況,並按需要提供意見。另外,因應近日社會情況,政府已暫時停止廢玻璃樽回收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