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圍觀:應着眼宜居價值 勿只談成本效益

明日大嶼一個很大的爭議點是造價過高,很多人擔心會掏空庫房。但是近日香港政治環境動盪,填海成本可能會下降,理論上是推行工程的時機。但是明日大嶼不是一個小工程,它牽涉香港未來發展的重大公眾利益,不能夠只以財務成本收益作準。

現有土地未盤點 規劃乏支持

從規劃角度,由於香港缺乏策略性空間規劃,政府沒有對現有的土地進行盤點,整理出需要保育和作不同程度發展的規劃。所以未能確定明日大嶼是否需要和真的能夠解決香港土地房屋不足的問題。一千公頃的交椅洲填海或是一千七百公頃的明日大嶼填海,都是比青衣島還要小的面積。政府說一千公頃的人工島可以建十五到廿六萬個住宅單位,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這島同時又是香港的第三個商業中心,將具備各種基建設施。這些想像是叫人十分擔心的。

人口全港最稠密 職缺勢不足

因為在一千公頃的人工島建十五到廿六萬的房屋單位,意味密度將高達每平方公里四萬五到七萬八人,這將會是全城最密的區域。政府說人工島會創造二十萬個高端、高增值的職位,但根據二○一六年人口普查,整個香港島擁有類似職位的也只是十五萬人而已。加上人工島七成住戶會是公營房屋居民,很多人未必可以勝任相關職位,意味他們需要繼續往傳統市區工作,惡化住屋和工作不平衡的狀況及其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與自然作對 不如善用新界地

在海中心建島和各種基建最大的問題,是罔顧二十一世紀的氣候變化,不惜破壞外地和本地的生態環境來「創造」需要發展很多年才會變成宜居的空間,不只沒有好好的照顧往後居住在人工島居民的身心靈健康,這種逆天而行的填海造地工程,是自製氣候危機,若遇上日益增加的強大風暴,島上的人命財產便堪虞。

香港還有很多未有善用的土地,與其與大自然作對,不如腳踏實地,整頓新界的土地、文化、歷史和自然資源,讓香港可以持續發展,為我城開創百年新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