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祐權報道】本地公立醫院醫生不足一直為人詬病,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海外醫生來港接受專科培訓門檻,以增加留港服務的機會,但強調任何專科課程均以「本地醫科生優先」。負責專科培訓的機構提出入讀新門檻,若海外醫生有興趣進修,需至少考獲第一步的專科試,或曾參加經該學院認可的專科培訓,就會獲考慮取錄接受專科培訓,新的做法雖未估算可增加多少名專科醫生來港訓練後留用,但最少在人手供應上「盡一分力」。
現時醫院管理局規定,只會聘請已取得等同醫專認可的專科中期試、具相當實習後的醫院工作經驗,以及能操流利英語及廣東話的海外醫生。食衞局在新一份的《施政報告》指出,在不影響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機會情況下,探討為剛註冊或具有數年工作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提供專科培訓,以增加他們來港服務的誘因。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指出,該學院早前跟轄下十五個分科學院商討,首要強調專科課程一定會優先取錄本地醫科生,因為香港用大量人力資源培訓醫生,有責任確保他們能得到應有的教育。其次,醫專考慮非本地醫生接受專科培訓,他們需已參加經認可的專科培訓計劃,當中沒有任何指定培訓課程,只要是醫專認可的課程便可,甚或他們至少考獲第一步的專科試,這代表他們「至少有心以專科醫生為目標」,才會考慮取錄,不論是歐洲、美國甚或內地醫科學生,都會同一標準,確保本地醫療質素具有一定程度。
政府早前估計本港至二○三○年會缺少超過一千名醫生,劉澤星指出,目前香港急切需要人才的科目,包括急症室、內科、家庭醫學、兒科等,短期需增醫生人手,長遠亦需預算專科醫生的數目,因此政府委派港大與醫專合作,為專科醫生人手作統計,估計將來人口膨脹時,長遠會需要多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