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政府急於求成修訂逃犯條例所引發的社會事件,至今似沒完沒了,香港社會不穩狀況已持續逾半年,遺憾的是,截至執筆時,政府對怎樣有效地止暴制亂,仍苦無良策。若然當下香港政局與社會形態持續下去,未來數年勢必削弱這顆東方之珠於國際金融舞台上的光芒與競爭力。
代表香港股市興衰的恒生指數於今年六月初至十二月六日累計調整幅度不足百分之一點五,而今年十一月下旬更有內地科網巨企阿里巴巴於香港股市成功完成其第二上市布局,另恒指於過去半年多的起伏,似乎受中美貿易談判發展與兩國關係好壞(外憂)所牽動多於內患所拖累,種種情況似反映香港社會事件,表面上未有對香港金融市場構成較明顯的創傷。儘管如此,但要關注的是,香港金融市場正面對香港政局史無前例的衝擊,這實屬慢性而隱伏的內患。
無可否認,香港社會抗爭持續不休,旅遊、零售及商店相關的地產等行業首當其衝,連帶香港經濟亦無可避免受困轉衰。然而,對於這些領域的負面影響,只要社會未來能恢復往昔的秩序與安寧,相信這些行業可較快速地復原並回復生氣。
相反,這次香港政局令中央政府於管治方面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久而久之,令香港金融體系難免一步一步墮進資金、人才與國際認受性皆默默流走的結構危機。
若果中央政府今後對香港特區的管治態度與意識,因應這場社會運動不鬆反緊,除了勢將削弱四方八面的國際資金流進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外,亦必然進一步加速在港資金的外流與加快人才的流失(加速移民潮),並將進一步觸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等持份者對香港作出各適其適的干預藉口(目的當然是維護她們各國在港已享有的權益),美國近期強加於香港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就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警號,不能忽視的是,西方國家這些行動,實際將或多或少削弱香港長遠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認受性。
要維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傳統地位,特區政府必須盡快逐部解開今天香港民怨的重重心結,有效方法離不開成立具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因應個別情況與犯事時間作特赦以及爭取中央政府支持而推行雙普選制度,讓這顆東方之珠休養生息後,再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