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成港人最常用的日用品,但當雨傘損壞變舊時,就只可往垃圾桶丟掉?兩名碩士生姚佩珊(Shandy)與周子盈(Gloria)把舊雨傘拆解,製成新的雨傘套,希望能為舊雨傘賦予新意義,同時減少使用雨傘膠套。
「喺雨季見到商場四周圍啲垃圾桶都有好多爛遮或遮套,尤其是啲遮套係分解唔到,我哋就諗點樣可以改善呢個情況。」Shandy留意到的現象非常普遍。根據綠領行動去年調查,每年港人棄置的雨傘膠套多達一千四百萬個,不少商場、辦公大樓都提供雨傘膠套方便使用者,但大多不足半天便用完即棄。
Shandy與Gloria組成團體「解傘」,利用舊傘製作成新傘套。二人到訪多區的「綠在區區」、資源共享街站「不是垃圾站」,及與不同機構合作收集舊傘,短短數月便成功收集四百把雨傘,「好多市民都好踴躍,因為佢哋話一直以嚟都無渠道去回收。」她們把收回來的雨傘拆解,支撐的傘骨送去維修雨傘的店舖,膠布的部分用來再造傘套。環保傘套製作過程非常簡單,利用專用膠水、舊毛巾、剪刀、索繩等剪剪貼貼,手法純熟的Gloria不用十五分鐘便完成。
二人均為環境管理理學碩士,並身體力行在生活中盡量減廢。Shandy指自己手上的雨傘自中學使用至今,「有時啲線頭爛咗咪縫番佢。」可惜,並非人人懂得珍惜,二人發現不少收集回來的「舊」傘其實仍然簇新,甚至有人一次過捐十一把傘,「佢話啲遮太重,買嘅時候又唔覺,或者覺得個款唔再靚,想買輕啲嘅或者想買其他款。」Shandy慨嘆,愈富裕的社會就愈浪費,「購物變得好普遍,買遮好容易,所以啲人就會愈買愈多。」
她們希望走訪十八區收集雨傘,同時舉辦工作坊教授製作雨傘套,讓學懂製作的人再教導更多人,將環保精神傳揚,「其實呢個只係一個概念,我哋只係用咗遮嚟做題材,可以係用衫布再造,或者塑膠樽,我哋希望帶呢個意識畀人,將物件改造成第二樣嘢,而唔係垃圾。」
圖:吳啟偉
文:陳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