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珊瑚生長穩定 部分地點錄白化
圖為攝於海下灣的海蛞蝓。
【本報訊】珊瑚礁是海洋生態重要的一環,漁護署昨公布「珊瑚礁普查二○一九」結果,顯示本港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珊瑚色素平均指數與去年相若,但有個別地點錄得珊瑚白化的現象。有海洋生物研究員認為,港府應研究如何解決珊瑚生態面臨的威脅,建議當局設立更多海洋保護區,保育本港海洋生態。
普查全數錄20指定品種
漁護署於六月展開為期四個月的珊瑚礁普查,範圍涵蓋東平洲至果洲群島、海下灣、印洲塘等三十三個地點,錄得的珊瑚覆蓋範圍由百分之十至八十二點五不等,當中覆蓋範圍最高的為橋咀洲北。
調查並在九個評估地點「珊瑚檢視」,即珊瑚色素濃度去了解珊瑚的健康情況,顏色愈深表示健康狀況愈佳;今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數為三點九六,與去年錄得的四點○四相若,署方指結果顯示珊瑚健康狀況良好及持續穩定,但調查亦發現個別地點錄得輕微及局部的珊瑚白化現象。
至於生物多樣性方面,是次普查全數錄得二十個指定指標品種,包括眉魚、石斑、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等,而大部分石斑、眉魚、細鱗和笛鯛均是在西貢牛尾海和香港東北水域,包括三個海岸公園的範圍內錄得。另外,漁護署在所有普查地點均沒有發現破壞性捕魚作業痕迹,但在個別地點發現有棄置魚網,影響程度屬輕微,該署將安排承辦商清理。
海洋生物研究員佘國豪表示,漁護署主要是透過定點觀察珊瑚礁狀況與去年是否有大差別,判斷珊瑚是否健康穩定成長。但他提及,漁護署早前亦公布調查,顯示部分珊瑚有白化現象,相信在極端氣候,以及水域工程等威脅下,當局需研究如何解決珊瑚生態面臨的威脅。
佘指,珊瑚白化死亡後,會導致該水域棲息的魚群減少,因有部分魚類會在珊瑚礁生活及覓食;根據外國研究顯示,魚群減少亦不利珊瑚生長,因有海藻會生在珊瑚上,珊瑚須靠魚群吃掉海藻,否則將無法生長。他續稱,本港正面對魚群減少的問題,但只有少於百分之五的水域屬保護區,建議港府設立更多海洋保護區,保育本港海洋生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