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澳門都在回歸後實施一國兩制,廿多年後,兩地情況天差地遠。香港安定繁榮不再,社會發展大倒退,反中亂港、政治動盪不絕,一國兩制遭極大破壞。澳門則安定繁榮持續,社會全面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反中亂澳沒市場,反對派不得人心,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港澳兩地中央給予的制度方針相同,為甚麼有如此差別?關鍵是「人」的不同。「港人治港」基本上是「港英餘孽」治港,是「身在漢營心在曹」者治港。「澳人治澳」是愛國者治澳,用中央大員的話說就是澳門公職及司法人員均是愛國者。可見在實施一國兩制方面,甚麼樣的「人」治港和治澳是最起決定性作用的,甚麼樣的人實施一國兩制、掌握管治大權決定了港澳特區和社會的不同命運、決定了一國兩制的不同命運。
既然是「人的因素」第一,那就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這個問題,澳門方面一開始就解決得很好,連續二十年一直很好。香港則相反,一開始就不好,二十多年愈來愈不好。結果,澳門很安定、大發展;香港大動亂、大倒退。收回香港、澳門時,中央對香港、澳門的管治要求是一樣的,都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然而這一要求在香港淪為空談。
香港和澳門,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回歸後管治上「愛國者」人力資源很不同,澳門遠比香港豐厚。香港回歸初,朝廷只能空降一個董建華當特首、安排一個梁愛詩當律政司司長,行政領域大部分實權都不在愛國者手裏,司法領域亦然。這時的立法領域在英國撤退部署下已成了一支反對派力量,專門逢中必反、狂打愛國愛港力量,在社會瀰漫着「愛國愛港是原罪」的空氣。
最可悲的是,朝廷把「五十年不變當成五十年不管」,令上述狀況愈演愈烈。等到曾蔭權、林鄭當上特首,不要說「愛國者為主體治港」了,就連朝廷空舉一面「愛國者治港」的旗幟都保不住,香港成了如假包換、徹頭徹尾的「港英餘孽治港」。反修例暴亂發生半年不絕,「港英餘孽治港」實乃最大內因,對反中亂港分子和外國勢力作了最有效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