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月,各區持續出現嚴重暴力衝突,五個多月的社會動亂嚴重影響本港經濟運作。政府早前公布的第三季經濟預先估算數據,顯示技術性衰退已正式降臨,按季GDP跌幅是十年來最大,比業界所預期的更驚嚇。按照現時情況,第四季相信也不會有太大起色,意味今年全年經濟有正增長的機會不高。
由內部政局不穩及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逐步浮現;多間國際評級機構,如惠譽和穆迪已分別下調香港的信貸評級和評級展望,雖然特區政府已即時反駁降級做法欠根據不公平,但對投資者信心的不良影響絕對不容忽視。
幸好樓市、股市及失業率尚算「硬淨」,香港的經濟情況暫時未算十分差,但個別受示威活動影響較深的行業,例如零售、住宿及餐飲業等,其中第三季失業率已大幅上升至接近百分之五,餐飲業的失業率更是六年來高位,下一季數字更很大機會會隨着商戶結業潮、裁員潮而進一步攀升,由於這些行業影響着數十萬人的生計,我們要當心其對社會穩定的不利影響。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困境,特區政府連番出擊,推出多輪紓困措施,以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及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當中以減租一半最直接有用。不過,業界亦有聲音指,部分支援措施在執行起來時手續繁複「離地」,由申請到獲批資助可能要等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對一班正身處水深火熱、急需周轉的企業來說只能望門興嘆。
早前行政長官於一個工商界論壇上,明言在非一般情況下,政府應要有非一般的處理手法,並承諾會研究改善支援措施的運作。筆者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切實執行,簡化支援措施的申請程序,讓這些措施能真正發揮「及時雨」的作用。同時,我們亦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加碼優惠和資助,特別是對貿易、製造業、展覽、酒店等同樣正處於低迷的行業伸出援手。
縱然香港前路烏雲密布,但愈艱難的時刻,彼此便愈須要並肩同行;除了政府出手,有私人財團亦發揮同濟精神,拋磚引玉救港,包括有地產商捐地、有商界推出資助中小企計劃等,而廠商會作為本港主要商會之一,當然亦當仁不讓。在聽取會員意見後,廠商會將如期舉行「第五十四屆工展會」,不但為參展商提供前所未有的折扣優惠,更會大幅調低入場費,雖然風險仍有,但我們十分希望能助業界把握年尾零售旺季,彌補這幾個月來的經濟損失,同時讓這個屬於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能夠繼續。
各界正積極應對這場經濟危機,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面對今場史無前例的風暴,政府責無旁貸,筆者希望當局能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平息紛亂,讓社會重回正軌;另一方面,部分市民亦應要明白兔死狐悲、休戚與共的道理,決不要迷信「攬炒」論,否則只會掉進有心人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