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細佬贏大佬的年代

如果統計本欄過去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通俗詞,恐怕就是「打大佬」,一講數年。讀者諸君可不要怪我喋喋於此,且看一場區議會選舉,有多少大佬被打倒,有些甚至覺得自己輸得不明不白,可見做大做強者當災之說,所言非虛。

為政是一門學問,古代人做學問與今人不同,慢說從事經世致用之事,就算只是宰牛、捕蟬之人,往往也會懂一點天道玄機。莊子曾記述一個宰牛的屠夫,能「道也,進乎技矣」,意思是他從事的雖是低等職業,但要將工作做好,也得超乎技術層面,達到明道的境界。

京港政府與本地建制派,就是充斥了太多技術官僚與分析人員,做事一板一眼,終日坐井觀天,對於天變時變卻茫然不知。

今次區選結果公布後,傳聞建制派的政黨詫異莫名,因為技術分析告訴他們,支持建制的選民多達一百二十萬人,如果全港整體投票率是五成,泛民必輸;即使達到六成,建制力量仍可以透過精密的配票工程與對手一鬥。豈料,當日的投票率史無前例,竟高達七成以上,在單議席單票制的模式下,建制派自然要崩盤式敗倒。

泛民主派之勝,不是在於擁有更完備的配票機器,因為戰果如此一面倒,大抵超出了任何一個泛民中人的預期。單以常理論之,也很難明白為甚麼好些選民會拋棄一個深耕細作數十年的議員,而選一個連名字還沒記得清的人負責處理社區事務。

究其原因,這就是一個細佬當運、大佬當災的年代,這現象其來有自,亦非始自今天,早在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開始前,已常有「政治素人」大勝資深議員的例子。所以,要在這年頭的政界立足,切忌擺出一副強者姿態,自詡「好打得」的人,隨時會給細佬們「打到殘」。明乎此,你便悟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