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考生 背文當作文

考評局最新文憑試試題專輯指出,考生運用標點符號能力差強人意,不少中文作文出現「一逗到底」弊端,反映考生未能正確運用句號,並以投機的心態考作文,背誦範文搬到答題卷情況常見。考評局又指,現今資訊科技發達,資訊傳播速度快,知識易被簡化為資訊,若未經思考便歸納,不易提升個人識見及眼界,建議多閱讀經典著作,多留意中外時事。

根據考評局最新出版的中文科試題專輯顯示,本年度甲部即指定閱讀篇章的考題,難度與往年相若,形式大致相同,而考核形式直接,惟部分考生對試題篇章理解較差,即使十分淺易的考題,亦未能取得分數,可見考生個人能力表現差異大。乙部白話文諷刺文章的表達方式較為婉轉間接,部分考生未必能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故表現未如理想。

審題不周 闡釋粗疏

考評局又指,考生誤解字詞意思,例如將「斯人」誤作我或我們;多未能了解「喻」的意思,部分以為「喻」為「愉」的通假字,故譯作「愉快」、「高興」,甚至推論為「回應」、「道別」。考生常犯的毛病,如審題不周、闡釋粗疏,根本問題是學生的思考能力不足,又反映考生日常學習和溫習欠用心,閱讀層面狹隘,建議考生多讀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

另外,當考題形式改變時,考生的作答就出現左支右絀,顯示平日閱讀文章深度不足,着重操練式練習,思考能力難以提升。作文方面,部分考生運用標點能力要加強,例如不少文章整段都是「一逗到底」反映考生未能正確運用標點,揭示出他們未能劃分完整句意的問題。

試題專輯又指,近年不少考生都以「投機」心態應考作文,熟讀甚至背誦歷屆試題範文,再在考試時把這些文章的主題和內容,用到自己的作品,如發現背誦作文,相關部分會不予評閱,影響整體評分。

論據模糊 缺說服力

考評局舉例,考生作文時議論「讀書無用」,不少考生會舉李嘉誠創業經過作論據。雖然事例為人熟識,但是否涵蓋所需,實有待商榷。考生又會列舉名人如愛迪生、萊特兄弟、孫中山為例子,但只空泛談及這些成功人士是因為曾經努力學習,模糊地將努力學習和成功扯上關係,但這些人物曾接受甚麼教育或被那一本書啟發都沒交代,令讀者難以接受且反映是堆砌事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