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境備受關注,惟本港海域湧現內地禁用的漁具、俗稱「蛇籠」的立體網狀的籠子捕魚,令生態岌岌可危。本報記者直擊青馬大橋附近有漁船收起數百米的蛇籠;亦發現東涌蛇籠「足迹處處」,無論船及岸上均見大量蛇籠。漁民團體直指,蛇籠方便使用,相信為內地漁民來港非法捕魚時,同時把蛇籠引進本港。環保團體炮轟,政府未有機制監管,蛇籠「大小通吃」,海洋生物隨時枯竭,希望政府盡快立法禁止。
日前中午,記者在青馬大橋附近以南的馬灣海峽,看見一艘漁船在海面放置蛇籠,漁船上有六名漁民,船尾兩名負責轉動五個圓滾筒裝置,船頭有漁民整理魚獲,但在場未有見到有任何大魚,漁民收回蛇籠過程長達至少半個小時,估計蛇籠連綿數百米,船上亦放有數十個繫有黑色旗幟的浮標。翌日在同一水域,記者雖然未見有漁船,但海面上發現有黑色旗幟的浮標漂浮,估計漁民已放置蛇籠,並利用旗幟作識認。
「依家走咗去迪士尼嗰邊(落網),捉完就拎番去街市賣。」東涌馬灣涌村一帶有大量蛇籠與蟹籠隨意放置在船及岸上,有街坊指漁民使用蛇籠並不罕見。記者數次目擊有漁民使用及整理蛇籠,當中涉及五至六艘舢舨,可見該區水域使用蛇籠捕魚已成常態。
「佢(蛇籠)容易收埋,用完可以摺埋,捉魚時間又可長可短,過一晚收都得。」新界漁民聯誼會理事長黃容根指,蛇籠在內地沿用十多年,可放位置多變,亦可捉蝦蟹,故多人使用。對於本地使用蛇籠有上升的迹象,黃估計是本港在一二年,政府落實法例禁止拖網捕魚,令本港水域魚獲上升,吸引內地漁民冒險來港捕魚,同時把蛇籠引進本港。
黃又稱,蛇籠應該禁止,而現時政府漁業持續發展基金中,並無資助漁民購置蛇籠,說明政府亦了解蛇籠對生態的破壞性。對於有內地漁民在本港水域非法捕魚,黃批評「講咗幾十年」,另指有現象顯示內地有公司藉招聘本地船長,用其船與內地員工在港合法捕魚,並把魚獲賣回內地,不排除內地市場有需求,故漁民會使用此類漁具增加魚獲。
「佢嗰啲網好密,仲細過一毫子,咁好容易就會捉到啲幼苗。」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指,蛇籠「大小通吃」,令生態無時間補足損失,容易令魚量下降,警告會造成海洋生物枯竭。她又指,遺失或拋棄的蛇籠,在水底內仍舊發揮捕魚功效,形成「幽靈漁撈」。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經理林言霞亦指,東涌河口一帶近紅樹林,有很多海洋生物的幼體,生態價值高,並指有專家表示在南中國海以外,其他國家鮮有使用蛇籠捕魚,批評政府未有機制監管,導致過量捕魚,建議考慮如拖網捕魚一樣禁止使用。
「漁護署同海事處好似都冇執法,內地漁船公然犯法來港捕魚,仲用蛇籠破壞生態發展。」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現時施政無效,並指很多國家亦有規管捕魚情況,惟香港未有趕上步伐,他認為本地漁民隨着教育了解到破壞生態會影響魚獲,但措施未能阻止內地漁民來港捕魚。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現正檢視以蛇籠捕魚對本地漁業資源的影響,及評估是否需要規管,並會諮詢漁業界的意見。根據《漁業保護條例》,任何人士在本港水域違例使用船隻捕魚,最高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六個月。在一七至一九年十月,該署就有關條例共檢取約三百四十件捕魚器具,其中包括約二百八十個蛇籠。同時,該署移除約二千四百個內地漁民放置在本港水域的蛇籠。
警方發言人表示,水警總區一直協助漁護署防止及打擊在本港水域內之非法捕魚活動,一七年至今年九月,非法進入香港水域意圖捕魚而被水警總區人員拘捕的內地人士分別為二百零七、一百一十八及三十七人;截獲的內地漁船數為七十七、三十九與十四艘。
海事處回覆指,在一六至一九年間,共成功檢控四十九艘未獲允許進入本港水域的船隻,當中包括八艘內地漁船。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