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香港人視物業如愛侶

市民「上車」難,特區政府乃心生一計,容許首次置業者承做九成按揭,購買樓宇的價格上限,由四百萬元大幅度提升至八百萬元,而八百萬至一千萬元的物業,亦可承做八成按揭,部分業主還不一定要通過銀行的供款壓力測試。這消息一出,樓價馬上回春有力,雖然反修例運動導致市面風聲鶴唳,部分「上車盤」的價格卻創出了歷史新高。

管治班子迅即招來惡評,說新政無異於飲鴆止渴,為化解社會不滿,竟置「上車」業主以至按揭機構的財務安全於不顧,將來樓價一旦下跌,很多小業主持有的物業恐會變成負資產,很可能會引發斷供潮,到時候物業市場一片哀鴻,甚至會震盪整個銀行體系。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上述的顧慮未免太遠、太多,近於杞人之憂了。當物業變成負資產,業主就會放棄續供,馬上將擔子甩給銀行,這是西方社會的常見現象,在中國人的社會卻未必盡然。

一九九八年引發的金融風暴,使本地樓價下挫了六、七成,價值一千萬元的房子跌剩三、四百萬元,遍地都是負資產。但其時香港銀行體系穩健如故,斷供的個案遠比預期中少。港人手持的物業雖然大幅度貶值,大部分人卻不肯放棄,寧可胼手胝足,每月如期供款,結果大部分人都能成功熬過這一關。

中西文化就是不同,西方人視物業如貨品,不少中國人卻視物業如愛侶,是一生一世的承諾。你的另一半如果不幸患病,體重由高峰期的二百磅下跌六成,只剩八十磅,你是否就會馬上跟對方離婚,以免受這「負資產」拖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明乎此,你就明白為甚麼中國人不會輕易斷供物業。

事實上,香港人跟中國人從來都是同體同源,性格也是一般無異。如今竟然有人說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呵呵!那定是傻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