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生荒,骨科要排廿年?公立醫院專科排期長一直為人詬病,骨科新症輪候時間近四年,冠絕各專科。曾在公院任職的骨科醫生踢爆,近年骨科大爆離職潮,病人排期更長,有個案由排期見醫生至換骹需時逾十一年,並預言五年後排期將超過二十年。有病人在輪候期間跌倒,加劇膝痛,關注團體建議政府提供基層醫療服務,減少病人於輪候期間情況惡化,長遠應增加公私營合作。
截至今年六月底,在骨科輪候全關節置換術的個案共逾二萬三千宗,其中新界西聯網的輪候宗數最多,超過五千四百宗,輪候時間長達五年。「換膝關節排期無望!」曾於公立醫院任職多年的骨科專科醫生楊鼎基透露,最長輪候個案等逾十一年,因人口老化,至二○二四年的輪候時間或超過二十年。楊曾隸屬的新界西聯網,服務逾一百一十萬人口,人手比例緊絀,每名門診病人只有五至十分鐘的診症時間。過去兩年骨科部門更爆發離職潮,逾十名醫生離職,當中大部分為專科醫生,資歷由五年至十多年不等,「成個團隊合作好有『默契』,成層醫生離職。」他坦言,以往近四成時間花於行政工作,難以兼顧,加上希望撥出更多時間照顧小朋友,故於去年轉投私人市場。
公立醫院醫生離職,病人服務直接受影響。八十四歲的盧婆婆自五年前起膝痛,影響日常生活,初時到廣華醫院求診,輪候一年多獲見醫生,醫生告知她的膝關節退化,建議進行手術,惟輪候時間長達八年,遂轉介她到伊利沙伯醫院,「話伊院都要排兩至三年,痛死我都未得。」其後盧婆婆轉向私家醫生求診,並花費十四萬元接受局部膝關節置換手術,現時不靠拐杖亦可走路。
膝關節痛是長者常見問題之一,惟根據醫管局資料,骨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長近四年。吳先生母親現年八十歲,輪候骨科多年,期間曾於家中跌倒,惟因年紀大,難以進行手術。六十二歲的鍾女士透露,由於在私家診所進行磁力共振掃描,並診斷膝關節問題,因此縮短其輪候時間,排期一年多後,將於下月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本身排到依家先照磁力共振,照完要再排多半年先有得做手術。」
「以前坐得耐,要企起身一陣先行到。」七十歲的梁伯因痛風引起膝關節疼痛,走路及上落樓梯均受影響,出入需依賴拐杖。一五年醫生曾建議他進行手術,惟當時因諱疾忌醫,拖延至一七年惡化遂開始排期,並於今年七月接受右膝關節置換手術。「醫院打嚟話咁啱有位,問做唔做手術,如果唔係要排更耐。」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該會接獲的個案中,九成個案輪候時間逾四年,「排幾年先見到骨科醫生,等診斷、手術又要再排。」醫管局雖於早年設立關節置換中心,惟隨着人口老化,有關需求急升,他建議於輪候期間,透過家居風險評估,於長者家中增加扶手等設施,並利用公私營合作,鼓勵病人使用醫療券進行掃描診斷,加快輪候時間。他又建議,政府可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物理治療或中式針灸、推拿等術後復康服務。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新界西醫院聯網轄下的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均有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由一八年七月至一九年六月期間,該聯網共進行四百零六宗全關節置換手術。目前新界西聯網矯形及創傷科有六個醫生職位空缺,部門已積極增聘及通過內部晉升有專科醫生資格的醫生,並聘用富經驗的兼職醫生,及透過醫管局總辦事處自選兼職辦公室安排兼職醫生人手,為部門增加額外的專科醫生。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