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康復路漫長,背後有物理治療師幫助,有機會令療程更加順利。伊利沙伯醫院的「乳‧理」前行乳癌切割手術後物理治療服務,由手術後、化療、電療期間提供「一條龍」物理治療,教導患者鍛煉肩肌、呼吸,以至按摩改善術後疤痕外觀。患者亦可於出院後在家居練習,肩關節有望恢復從前的活動幅度,日後穿衣、買菜等日常生活無難度。
本港女性乳癌個案持續上升,二○一六年有四千一百○八宗新症。有九成八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亦分別有逾六成患者需要接受化療、電療、標靶治療或賀爾蒙治療,療程並不容易。
伊院物理治療部高級物理治療師梁家寶表示,患者接受乳癌手術後,多數有肩部疼痛及肩關節僵硬,傷口痛楚更會令患者減少肩膊活動,日後亦會影響手臂活動能力。此外,患者進行腋下淋巴切除術或腋下電療之後,淋巴液會較易積聚阻塞,形成淋巴水腫。為免出現這些情況,物理治療如手握橡皮球和上肢肌肉鍛煉就大派用場,有助防止或減輕術後手臂腫脹。
梁又提到,提升肩關節的運動對於預備電療的病人很重要。她解釋,接受電療時,病人需維持抬手姿勢,但患者往往受術後疼痛影響,提肩有困難。物理治療輕柔的按摩及適量運動可改善術後軟組織硬化的問題,例如目標患者能抬手最少達一百二十度便屬理想;電療後患者皮膚可能似燒傷,物理治療師會先教導她們呼吸技巧,做好準備。
患者接受化療療程、服食藥物或賀爾蒙分泌有變,都會產生疲勞症狀、精神不集中之餘,也會焦躁或食欲不振,物理治療師會透過漸進式肌肉鬆弛運動、帶氧運動、橡筋帶肌力鍛煉運動,幫助患者增強心肺及肌力,除了改善四肢無力,運動亦有助紓解鬱結、憂慮的心情。梁家寶指,患者持之以恒做運動,真的會有成果,例如超過九成半患者配合針對電療療程的物理治療後,更順利提肩,可適時接受治療。
現年六十歲的劉女士也想不到患病接受手術後提不起肩的情況,連穿衣都非常困難,轉介至伊院接受物理治療後接受各種運動訓練,兩周後抬手角度顯著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