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所大學進行的調查,受訪市民有四成二表示打算移民,最主要原因是示威暴潮之下,社會撕裂,民怨累積,而對於香港宜居城市的評分亦顯著下跌。加拿大及澳洲是熱門地點,台灣和馬來西亞則是新興的移民選擇。同時亦有組織公布香港人的開心指數,是十年來最低。有移民顧問表示,家境一般的市民都走來查詢移民,「走到嘅都想走」。
香港以往的移民潮大部分是因為政治局勢造成,如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前、九七回歸前,但經驗教訓,有不少人未能適應外國環境,過不了幾年便會回流,可是因為當年賣樓移民,回港後樓價飛升,成為無殼蝸牛。移民是個重大的決定,切勿因一時悲觀情緒輕舉妄動。其實很多香港人都經歷過「被移民」,由英國殖民地二等公民,回歸祖國成為真真正正的中國人,若再移民往其他地方,變成人生中轉了兩次國籍,這是香港人的奇遇還是悲哀呢?
社會需要正能量,應該以正面思考如何度過目前的困境,香港由一個國際金融都市,如何淪落到連自己人都想捨棄的地方呢?有本身多年來建立的鞏固基礎,強大的儲備,市民質素亦不見得比西方低,單看大部分遊行秩序井然,已經勝過很多所謂民主國家。要從問題根本思考,不是香港人自己不信任香港人,而是對現在政府的管治能力毫無信心。若發展軌迹不變,繼續倒行逆施,離地萬丈,很大機會通往萬劫不復的深淵,跌個粉身碎骨,誰又想成為廢柴政府的犧牲品?
按常理推測,中央不會讓特區一直這樣亂下去,現時的管治班子會否在短期內撤換亦是一個未知之數。特區的發展存在很大變數,大灣區帶來多樣可能性,就要看香港能否把握這場機遇。世事難料,唯一肯定的是,繼續由林鄭政府領航,將迫使更多香港人選擇用腳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