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人數不斷上升,政府支援服務卻不足。有幼兒即使有明顯自閉症徵狀,拖延近兩年才確診,輪候特殊幼兒中心期間病情惡化,險錯失治療黃金期。目前社署資助學前康復服務平均輪候達十六個月,有學童輪候到學位卻只獲一年服務。關注團體直指,社署和教局分別統籌學前和學齡特殊支援服務,但部門間缺乏協調,服務斷層。
根據社署及教局資料,學前和學齡SEN學生人數按年上升,由一三/一四年度的五萬五千多人,上升至一七/一八年度近七萬人,升幅約兩成七。但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輪候期長,未能符合「及早識別,即時介入」目標。
「佢成日自轉、流口水、冇眼神接觸、冇語言,都中咗七、八成特徵。」Alice在兒子瞬瞬約一歲時發現他有明顯自閉症徵狀,但母嬰健康院姑娘評估後認為問題不大,未有轉介醫生會診。至瞬瞬兩歲覆診時,語言和整體發展已明顯退步,醫生轉介他到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至九個月後,瞬瞬才確診嚴重自閉症、整體發展遲緩,且欠缺學習動機。
「作為父母,我一早好清楚話畀你(衞生署)知我小朋友有啲咩徵狀,姑娘都完全冇意識同警覺;醫生又觀察唔到,當時真係好嬲!」Alice憶起仍氣憤難平。
確診SEN兒童可輪候社署的資助學前康復服務,但平均輪候時間為十六個月。瞬瞬輪候專為嚴重SEN兒童而設的特殊幼兒中心(S位),惜兩年輪候期內,感統問題惡化,出現撼頭、瘋狂自轉等。「好絕望,政府嘅服務要等好耐,等到有服務,零至六歲嘅治療黃金期已經過咗。」Alice無奈辭去工作,帶兒子到私人機構進行密集訓練,兩年間花費逾三十萬元。
另一家長羅太指,幼子Brian三歲多確診發展遲緩,體能、言語、大小肌肉等整體發展較同齡小孩慢約一年半。羅太為他申請兼收弱能兒童的幼稚園(I位),輪候一年半,至幼稚園高班時終獲派位。「讀I位嗰年佢進步得好快,追番一半,變相比同齡慢八、九個月。」接近畢業時,老師建議Brian重讀高班,詎料重讀期間完全得不到額外SEN治療。
「政府知我小朋友係SEN,亦知道佢重讀,但政府解釋小朋友九月份一到六歲,服務就會停止。」六歲前的特殊兒童支援服務由社署負責,但六歲後的支援服務則由教局統籌,當SEN兒童步入學齡,支援服務會突然中斷,令家長無所適從。
羅太只好辭去工作,一星期帶Brian「走堂」三日,到多區不同私人機構進行言語、物理治療和感統訓練。即使獲半額資助,學費仍為這單職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佢學校嘅嘢又學唔到,治療又斷咗整整一年,即使帶佢出去做訓練,都仍然退步。」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認為,一般學前新症完成評估時間超過一年,加上一至兩年學前康復服務的輪候期,不少個案因而錯過治療黃金期,情況並不理想。
她坦言,近年政府推展學習訓練津貼和到校服務等,有助填補輪候期間的空窗期,卻仍未解決學前和學齡SEN學生支援斷層問題。她建議政府將該兩項支援措施延至小學及中學,建立清晰的銜接機制,令學齡SEN學童同樣獲得針對性的治療和訓練。
社署發言人回覆指,現時學前康復服務只提供予六歲以下就讀幼稚園的特殊需要兒童。然而,如有在新學年年滿六歲的特殊需要兒童經評估為需要繼續接受康復服務,便可申請延續服務。
教局發言人表示,本學年起與社署、醫管局和衞生署推出優化機制,把學前SEN兒童的評估資料和進展報告在新學年前傳遞給小學,讓學校及早知悉,加強幼小銜接,從而為他們計劃和提供適當的支援服務。
圖:朱偉坤/文:楊嘉文、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