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開坑式修復雨水渠 防爆裂

【本報訊】不少位於舊區的地下管道已使用超過三十年,嚴重的耗損會導致渠管塌陷,釀成路陷,影響交通。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發表網誌指,涉及全港十八區的雨水及污水渠修復工程第一階段工程今年年初展開,預計二○二二年完成,為風險偏高的地下渠管進行毋須鑿開喉坑路面的修渠方法,又指這種「無開坑式」的先進技術修復渠管,可減低「爆渠」的風險。渠務署期望明年開展第二階段工程,為荃灣、深水埗、油尖旺等六區的雨水及污水渠進行勘測和修復。

毋須挖掘整段路面

全港地下雨水和污水渠管,長逾四千五百公里。渠務署自二○一七年起,分階段為被評定為高風險的渠管,規劃全面的勘測及修復工程,制訂全港性更換及修復計劃,而近年引入嶄新的「無開坑式」技術,優點是毋須挖掘一整段路面便能更換及修復渠管。

渠務署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陳家賢指,「無開坑式」管道修復工程,只需在個別位置,開出一個臨時豎井,以便把新的喉管物料套進舊渠管內,形成新渠管,主要採用三種「無開坑式」技術,分別為原位固化內襯修復技術、螺旋纏繞修復技術及內套喉管法。

他舉例指土瓜灣庇利街工程地盤正使用的內套喉管法,工程人員把一點五米長的玻璃纖維膠管逐段推入破舊或受損的渠管內,再用水泥灌漿填滿新舊管之間的縫隙,形成新渠管,玻璃纖維膠管看來較薄,但結構強度等同石屎渠管,壽命更長達四十至五十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