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是都市致命殺手,懂得為病發患者施以心肺復甦及急救,可以挽回寶貴的生命。聖約翰救護機構及東北扶輪社四年前推動救心計劃,至今有超過三千人參與了「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的免費大型心肺復甦訓練,去年起機構將計劃擴至中學及大學的入校訓練,有超過十多間中學參加,約一千名學生更取得急救證書。救心隊伍擴大,有助提升本港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有救護員指出,一般心臟病發患者的黃金救治機會可能少於五分鐘,加強公眾教育,市民遇到急救事故時便更懂得應變。
本港四十至六十歲人士當中,每年有一千人因突發性心肌梗塞死亡。早前研究發現,香港的院外突發性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僅百分之二點三,較其他亞洲地區嚴重偏低。而當遇到緊急事故,高達九成七受訪者願意幫忙報警,但不足兩成人會為患者使用心肺復甦或自動體外去顫器。
為提升港人急救水平,聖約翰救護機構及東北扶輪社一五年起推出上述免費大型心肺復甦訓練,去年起更擴至中學及大學的入校訓練,約一千名學生透過訓練取得急救證書。聖約翰救護機構今年一月起將急救證書有效期由兩年延長至三年。
及時的救助,可以挽回瀕危的生命。四十六歲的卓先生健康良好,沒有家族心臟病史,今年七月,他在運動場觀看羽毛球比賽期間突然暈倒昏迷,妻子見狀大聲呼救,幸當時有兩名聖約翰救護員當值,檢查卓的身體,發現他沒有呼吸及脈搏,一人隨即為卓進行心肺復甦,一人趕去取去顫器,經過兩次電擊後終救回卓先生。卓憶述清醒時已身在救護車,送院檢查才發現血管有堵塞,需做「通波仔」手術。他慶幸昏迷時有救護員即場施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當日當值的兩位救護員羅Sir及吳Sir昨日出席了上述活動,重遇獲救治的卓先生大感欣慰。羅表示,若及時為病人進行急救,救活機會可高達三分二,突發心臟病病人的黃金急救時間少於五分鐘,分秒必爭,呼籲市民遇到急救事故不要猶豫,要伸出援手,因為即使沒有學過急救,也能根據去顫器的聲音指令進行操作。吳認為,不少港人並不知道其實不少公眾場所設有去顫器,例如商場或公園,他認為有必要加強公眾教育,讓大家遇到需急救的事故時懂得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