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政府最近陷入兩難:國內僅存的航空引擎公司馬達西奇,正準備賣給中國財團,然而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早前到訪基輔時,卻明確表示華府不希望見到這筆交易。
博爾頓當時不僅提醒他的烏克蘭夥伴,要防止中國竊取知識產權;同時還敲打北京說,不要仗着自己有錢,就去謀取別人的國防技術。博爾頓此話一出,無疑給了烏克蘭大難題,因為這個國家軍工業剩下的大買家,只有中國。
以事件主角馬達西奇公司為例,它被譽為烏克蘭的「動力沙皇」,是該國唯一的航空引擎生產商。它的技術傳承自遙遠的前蘇聯時代,北約不需要,烏克蘭本國更是用不着。該廠過去還可以向俄羅斯出售產品,但兩國交惡後也斷了米路。馬達西奇已捲入財困,如再找不到買家,恐難維繫上萬名員工的衣食。
作為北約在東歐最忠實的盟友,烏克蘭近年得到美國大力扶植。但基於歷史因素,自蘇聯解體後,它亦一直向中國提供重要的軍事技術,以拯救奄奄一息的經濟。
眾所周知,中國研發新型海、陸、空武器的過程中,動力一直是主要難關,而烏克蘭確實幫過大忙。而且從遼寧號航母、大型艦艇、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等等,中國軍隊近年的看家利器,都有烏克蘭軍工業的身影。然而,博爾頓之行釋放出一條訊息,就是華府不再容忍烏克蘭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美國媒體也不約而同開始吹風,說特朗普政府正打算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每年兩點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有趣的是,針對馬達西奇的收購案,中國國內也有反對意見,質疑這家公司掌握的技術已經落後,對目前中國軍工業難有多大幫助。在中美角力加劇的局面下,中國近年的軍備發展已經提速。中國軍工業其實已經掘盡了烏克蘭的紅利,僅存的技術若再不賣,也可能即將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