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胖人士在中年時較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肥仔肥女長大後減肥,又能否降低有關的風險?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追蹤了約四萬二千名參加者,發現參加者小時候體重指標(BMI)若較標準高出一成,長大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率便會上升兩成,反映小孩的體重標準與長大後的健康,有密切關係。
衞生署於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發現,約一半年齡介乎十五至八十四歲人士屬超重和肥胖,當中男士佔五成七,女士佔四成三;亦有三成六人按腰圍被界定為中央肥胖,當中男士佔三成一,女士佔四成一。於二○一六至二○一七學年,香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超重和肥胖檢測率,分別達一成七及一成九。
牛津大學研究員早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歐洲心臟學術年會中,發表一項研究。他們追蹤研究約四萬二千名來自美國、澳洲及芬蘭等國家的參加者,由他們三至十九歲,追蹤至五十歲。研究發現,小時候體重較標準高出一成者,長大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率便增加兩成。若小時候血壓及膽固醇水平較正常標準高出一成者,長大後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出四成及一成六。而在十九歲前已有吸煙習慣,長大後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亦較高。
重要的是,這些參加者小時候一旦曾出現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等問題,長大後即使身體回復健康,但他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仍較一直沒有高血壓等問題的參加者,高出三倍。而由細到大飲食生活習慣均不健康的參加者,患病風險更較一般人增加五倍。
全球成年人肥胖率在過去四十年上升了三倍。於二○一六年,世衞估計十八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三成九屬超重和一成三屬肥胖。於五至十九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的比率亦由一九七五年的僅百分之四大幅上升至二○一六年的一成八以上。超重和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及某些癌症等。超重和肥胖率上升,無疑會增加與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