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因應二○五○年長遠減碳策略展開的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中電日前提交意見書,一改早年不支持向內地購電的立場,建議增建燃氣發電,並透過區域合作增加零碳能源,即從內地輸入可再生能源及核電。中電又指,現時連接內地電網的聯網系統容量有限,若要輸入額外能源,必須建立新聯網系統,估計將耗時十年或更長時間。有環保團體指若要建立新聯網,「電費必然會增加」,批評政府在諮詢中誤導市民,以為內地核電較便宜,目的是為引入核電鋪路。
中電本周二宣布就公眾參與提交回應,當中指會循增加燃氣發電及區域合作兩個方向,探討長遠增加低碳供電的可行性。燃氣發電方面,中電稱會在香港建設更多燃氣機組,然而燃氣機組仍會產生碳排放,因此減碳進度會較慢,電費亦會受天然氣價格波動所影響。
另一建議為區域合作,中電認為鑑於土地和其他局限,本地可再生能源難以在香港總電力供應中佔有很高份額,故可引入香港境外生產的零碳能源,如核電等。惟中電稱,引入大量可再生能源,必須安排備用供電,以確保供電可靠性,總成本可能會因此大大提高。
中電又指,提供新的電力聯網有兩種方法,包括直接連接到內地發電廠,又或連接至廣東電網,以接收來自內地發電廠的可再生能源,但後者意味有關電力供應將依靠內地電網本身的可靠性。中電強調,任何區域合作安排和新的電力聯網系統,必須謹慎行事,確保引入的電力來自指定的零碳發電來源,保留與不同供應商洽談的機會,確保能以最合理價格購電。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行政總監古偉牧認為,中電立場改變是因為政府今次長遠減碳策略的減排幅度更大,但當中仍有提及聯網難度等,顯示立場並非完全開放電網。
古批評政府於諮詢文件中,以香港可再生能源價格與內地核電價格作比較,而非以價格較低的內地可再生能源與核電作比較,做法誤導市民,「睇落核電好似平好多咁,但比較根本唔公平」。他直言政府只為引入核電鋪路,擔心一旦從內地輸入更多核電,本港電力的自主性恐會減低。
古認為從內地購入可再生能源做法更可取,因可於本地建儲電設備,再輸配給市民,自主性更大,又指要維持本港的供電穩定,增加電費實屬必然,但目前難以估計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