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對中貿易戰酣 農民支持成疑

特朗普跟中共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有一點其實十分相似──兩者都借重農民支持而得江山。然而諷刺的是,中共在打天下過程中高舉「打土豪,分田地」的旗號,農民至少暫時得到實惠;反觀特朗普對中國大打貿易戰,農民卻成為中國報復的對象,飯碗受嚴重影響。

農民人口或許並非佔美國大多數,但其政治能量卻是不成比例地高。以艾奧瓦州為例,該州僅有三百多萬人口,但在參議院裏,跟加州一樣擁有兩名代表。而最近一項民調顯示,約七成農民認可特朗普的表現,比率雖較之前略低,但仍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農業補貼 肥上瘦下

最諷刺的是,特氏揚言堅定反對貿易全球化,但對農民來說,全球市場愈開放,他們產品的銷路愈廣。事實上,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比例,由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成五大幅提升到現在的四成,而中國正是最大的主顧。以大豆為例,貿戰前四分之一美國大豆銷往中國,但自從中國徵收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後,出口量大跌約七成。

常言道,死了張屠戶,不吃混毛豬。如果特朗普能像推銷美國軍火一樣積極的話,農民的經濟損失或許不致如斯慘重,問題是特朗普的貿易戰戰線拉得太長,即使是歐洲盟友亦不能幸免。儘管近日有傳華府以近乎「強迫」的形式,要求日本購買金額巨大的美國農產品,但相比起中國的龐大市場,畢竟是杯水車薪。

為協助農民渡過難關,特朗普政府發放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補助。問題是,對比起農民的損失,區區數百億只是杯水車薪,更何況相關補貼並未能用在刀刃上。有團體調查顯示,超過一半補貼落入最富有、佔整體農業人口僅百分之十的農場經營者手上。跟整個社會的貧富懸殊情況相若,金字塔頂端百分之一的農民平均獲十八萬美元補貼,而底層的農民卻只能領取不足五千美元。

然則農民們為何仍對特朗普如此「死心塌地」?《紐約時報》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鄉郊農民自身所處的社區,並無太多外來移民,反而被特朗普鼓吹的那套「移民危害國家安全」選舉語言,激發起「危機感」。在他們的想像裏,特朗普是那位恢復美國昔日榮光以及固有價值觀(說穿了就是以白人為優先)的最理想人選,再加上特朗普反精英的形象包裝,令他們以為總統是「他們的一員」。

當然,這一切只是「明月照溝渠」。特朗普骨子裏其實是為富不仁的奸商,平日最愛吹噓自己少交稅,是「比他們聰明」的表現;他甚至在精英階層中也要分個三六九等,曾嘲笑前司法部長塞申斯畢業於「野雞大學」,且滿口「南方鄉下口音」,不屑之情溢於言表。對於農民,特朗普心底裏也沒有幾分敬意,他曾半開玩笑地抱怨說,日本人向美國傾銷數百萬輛汽車,而他們只是向我們購買「小麥」而已。很明顯,農民們「雞毛蒜皮」的小買賣,不入他老人家的法眼。

政治就是觀感。有撐特朗普的農民為他辯護,有利美國的農業協議難以一蹴而就,大家要給他多點時間。特氏能否再次「得農民」,端看「感情」能否戰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