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風暴由六月九日起至今已近三個月,比一四年違法佔中七十九日還要長,暴力程度更甚,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嚴重。旅遊、飲食、零售更是重災區,嚴重打擊香港國際聲譽。不同政見導致社會撕裂,親友、同事或已反目成仇。最近壹傳媒黎智英更說,為了推翻中央的執政黨,會為美國而戰,就算香港經濟變差都不重要。其佞言一出,反而讓愈來愈多香港人開始醒覺,香港真的不能再繼續亂下去了。
筆者相信很多人最近都覺得香港變得陌生,很多事情都變了味。其中的就是「和理非」原則,和平、理性、非暴力,曾是香港引以自豪的政治傳統,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堅守同一底線,譴責一切暴力。因為我們相信,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和矛盾。現代社會一直追求民主、法治與自由,民主和法治制度是為了取代以暴力去解決社會的政治紛爭;自由是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被暴力傷害的自由。
還記得當年違法佔中期間發生旺角暴動事件,反對派中仍有不少人堅守和理非的底線,立場清晰地反對暴力,不願意跟暴力激進分子同坐一條船。但事到如今,在立法會被蹂躪破壞、多區警署被圍攻、機場暴力事件、多次暴力示威人士對不同政見的路人和司機行使私刑,反對派中竟無一人有勇氣公開譴責日益升級的暴力,就連教育、社工和法律專業的,都被所謂的三不政策(不譴責、不割席、不篤灰)綑綁,對各種暴力行為縱容和包庇,甚至美化。例如公民黨郭家麒在日前的記者會上睜眼講大話,竟說沒見到示威者有惡意破壞的行為,這是立場先行,無視真相的荒謬。再說這個郭家麒,早前他於尖沙咀港鐵站被人撞到一下肩膀,就立即報警求助,盡顯郭某雙重標準的醜相。
對於所謂「三不」原則的綑綁策略,筆者分析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原因和選舉有關,反對派接連兩次在九龍西的立法會補選遭遇滑鐵盧,他們公開的分析原因之一是未能爭取本土派和激進派的支持,因此他們決心爭取激進勇武和本土港獨的支持,故不敢對他們的暴行有丁點批評,深恐流失選票,就如民主派會議召集人毛孟靜,對着記者發火拍枱,聲稱代表「民主派」堅持不割席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希望保留溫和選民的支持,所以仍帶着和理非的假面具,打着支持和感激青年人,守護香港未來的旗幟,意圖激進溫和兩面討好,收割最大的政治紅利。
第二個原因是與這次的「運動」策略有關,在他們的論述中,勇武是最前線,武力是必要的手段,年輕人作出的犧牲,其他的同路人,特別是上一代人,就算未必參與勇武,但有責任支持他們。和理非和勇武的同一陣線,只是不同的角色,是前鋒和後衞,所以絕不割席,就算勇武有些過火行為,也要為他們「善後」,以文宣洗白。一句「兄弟爬山,齊上齊落」,也說明了勇武和假和理非,實為一體兩面。若是真正的香港人,是貨真價實的和理非,除了要與一切暴力劃清界線外,也要向這些假的和理非,提出時代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