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帶領香港電影衝出海外,當年在電影中飛腳踢破「東亞病夫」牌匾震懾日寇洋匪,大快人心。李小龍亦是一代武學宗師,創立截拳道,外國人也五體投地,籃球巨星渣巴更拜他為師,徒子徒孫滿天下。李三腳吸引力歷久不衰,死後四十多年依舊有無數遊客來港「朝聖」,其中尖沙咀星光大道李小龍銅像是必到之處,本來還有李小龍在九龍塘的故居可供緬懷巨星風采,但這幢極有紀念價值的大宅最快在下周拆卸,一個本土珍貴景點將會消失,原因又是冇靈魂政府不作為。
李小龍故居現時由一位已故富商的慈善信託基金持有,屋宇署已批出「拆樓紙」,最快下周可動工清拆。基金會去年向政府詢問能否以換地或收購形式保育李小龍故居,官員稱沒有計劃。上月一位「有心人」有意收購李小龍故居改建為李小龍紀念館,聯絡相關部門卻沒有獲得回覆,最後關頭未能成事,殊為可惜,亦為香港官僚的短視而可悲。
多年來有不少組織或團體希望可以保留這座極有紀念價值的建築,然而香港政府空談保育,不少古蹟成為陳迹,被清拆的包括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山頂道大宅何東花園及擁有八十年歷史的灣仔同德大押。古蹟專家批評政府等於在「閹割」歷史建築。
全球很多地方都以名人故居、甚至曾經逗留的地方作為旅遊景點,孫中山紀念館遍布世界,內地在這方面發展的經驗可供借鏡,景點保育成績讓香港汗顏。建立李小龍故居紀念館能為旅遊業賺取經濟收益,門票亦可作為營運經費。在文化及歷史層面意義更非金錢可衡量,政府有責任維持本土文化香火承傳,而在此非常時期,李小龍精神可以為香港打氣,激勵民族不容外侮。最諷刺的是遙遠的馬來西亞將在數年後興建李小龍紀念館,香港是否窮得只剩下回憶,建一個紀念館也沒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