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隨風高歌

「多少次,迎着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多位中風康復者字字鏗鏘地唱出歌詞背後的堅定。人的左腦負責言語表達,若中風後左腦受損,言語區的部分會被破壞,影響溝通及言語表達能力,即不能說出一句完整句子,甚至一個單字。但他們竟可唱出動聽的歌曲,除了音樂治療功不可沒,更依靠他們強大的意志。

「出事之後,我每一日都問自己,點解係我?」中風可以奪去人的活動、言語能力,令生活翻天覆地改變。「一開始嗰陣,嘢都講唔到,個人迷迷糊糊咁,邊個打邊個都認唔出。」鮑慧湄(Dora)在十二年前中風,當時她只是四十餘歲。經歷過最黑暗的日子,從不想踏出家門見人,單字也說不出一個,至今欣喜地在人前分享。十多年間,一步一艱辛,都走過來了。

保持樂觀 活出意義

中風後半身不能動,Dora要進行不同種類的物理治療以恢復活動能力,而語言障礙不但令她感到痛苦,更是沮喪。「好難過,自己心入面好多嘢想講,但完全講唔出,個心係好徬徨。」她回憶起多年前的歲月,一度感觸語塞。自言不認輸的Dora花了五年時間,終於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四年前更參加了香港首個中風復康者合唱團——「樂隨風合唱團」,令她進步神速。「我冇諗過自己可以講得咁叻,仲可以唱歌表演。」

「起初都唔係好得,慢慢學囉,《上海灘》、《海闊天空》呢啲都係我之前就認識嘅歌,慢慢唱唱吓有信心。」合唱團成立了四年,累積成員近六十人,除了中風康復者,其照顧者都可以一起參與。合唱團每周有定期練習,亦曾多次參與公開演出。Dora表示,有機會作歌、表演,抒發感情之餘,最希望可以透過音樂,將經歷表達出來,「我想話畀人聽,中風都可以活得有意義,我依家每日去游水,活動能力愈來愈好,希望同路人都可以有呢個樂觀心態!」

音樂治療 唱出心聲

合唱團用唱歌助病人重拾說話能力,音樂治療師梁凱琳表示,音樂可以為中風康復者腦內「搭」一條新路徑,將詞句發音連結。「音樂可以幫佢哋喺腦裏,將諗到嘅嘢用旋律表達,例如將日常用語編成一個旋律,加上節奏唱出嚟,好似『我想飲杯水』咁,記住旋律,到最後就拎走旋律,可以試吓就咁講。」每次練習前都會先作口部肌肉活動,然後熱身拉筋。團員們分別用不同樂器,打着拍子,唱出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都捨不得「落堂」。「仍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當中的「自由」,對這一班中風病人來說,有莫大的意義。

圖:甘偉倫

文:萬穎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