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醫:視病情通波仔 切勿盲目開刀

正如電腦有基本運作視窗軟件,加入3D應用軟件,指揮電腦硬件可製成3D實物。認知腦神經科學證明,每人習慣記憶腦線路通過神經系統,指揮身體細胞行為,主導生(社交語言肢體行為)命(身體細胞行為)道路真理。

正常人害怕生病多於想增加健康,學過多治病知識,會化為疾病腦線路,暗中為自己細胞製造病行為。美國前總統小布殊從親友建立了手術治心臟病之感情聯繫,他退休後於二○一三年堅持深入找心臟病源才放心。發現血管收窄,冒死做通波仔手術,誤以為可預防發病。腦袋感染了通波仔知識感想感情線路的人,只能跟隨腦線路指引動手術才覺舒暢。

自二○○七年起大型醫學數據研究證據表明,心臟肌肉縱有明確缺血,非緊急而排期通波仔減膽固醇聚積一般是止痛作用,不減少未來血栓塞心臟發病死亡率,卻增加短期(手術)死亡率0.5%。研究數據發現,不同專家評估血管收窄之誤差率可以很大,而因膽固醇聚積而窄少少的心臟血管比較更窄或鈣化的,更易形成血栓塞發病。

執着舊思維 知識變「病毒」

冠心病簡化為水管模型因而轉向血管發炎,但病人作為消費者有權偏聽偏信選擇下,執着舊腦線路知識化為資訊病毒,下意識將醫院變為進行隆重儀式令內心平靜之教堂。照鏡唔靚要做手術,有心臟研究專家命名此潮流為「冠心病美容手術」。

世俗物質醫術聽得多易信,信就是道路,物極必反。如何啟發人們身體健康上進心,有病要聽正向認知醫學,不再用過去思維處理今天問題,減少人們用俗世物質醫術暗中自我破壞身體,或更發揮自療潛能?下回分解。

張錦暉醫生(研究大腦可塑性醫學、正向醫學、內外藥物結合醫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