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綠色先鋒:感觀蝶變
十所參與STEM計劃的小學代表展示探究蝴蝶成果。
看似無足輕重的蝴蝶,原來是生態保育重要指標生物,甚具研究價值。有環保團體日前在尖沙咀大型商場舉行蝴蝶博覽,以不同角度讓市民探索蝴蝶世界,同時展出逾十所小學的蝴蝶專題探究成果,從教育和社區推廣等方面,喚起大眾對蝴蝶保育的認識和重視。
甫踏進場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兩米高的大型紙藝蝴蝶「金裳鳳蝶」,由本地手作藝團以廢紙升級再造而成,吸引不少市民打卡。本港有二百六十多種蝴蝶,佔全中國品種達十分之一,堪稱蝴蝶天堂,而金裳鳳蝶更是本地體形最大和最漂亮的蝶種之一。然而由於不法商人的濫捕和蜜源植物的減少,金裳鳳蝶的生存空間已面臨威脅。
小學生做爸爸 培育箱養蝴蝶
盧詠鋒希望市民透過觀察蝴蝶認識本土生態價值,和珍惜自然資源。
不少市區大型公園不難發現蝶蹤,包括常見的鳳蝶和斑蝶等。
陳智榮(右)和郭欣穎(左)參與探究全球暖化對蝴蝶生長和乳化過程影響的專題。
同場設有不同體驗活動、手作坊及互動展覽,讓市民變身「科學家」。其中「小小生物實驗室」以視覺、觸覺和嗅覺向市民介紹蝴蝶世界,例如用顯微鏡細看蝴蝶的身體特徵,了解翅膀鱗片結構;觀賞蝴蝶不同生命周期的形態及其蛻變;認識主要蝴蝶植物的氣味,並從中探討城市發展、棲息地、蜜源和寄主植物減少對蝴蝶生存所造成的挑戰等。
參加者可用顯微鏡細看蝴蝶的身體特徵,了解翅膀鱗片結構。
環保團體在尖沙咀大型商場舉行蝴蝶博覽,推廣蝴蝶保育理念。
蝴蝶由於易於觀察,對氣候改變敏感,只要記錄牠們的數量和物種改變,便可評估地方的生態狀況和氣候變化。博覽會邀請不同小學就蝴蝶生態發表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報告,來自培基小學五、六年級的陳智榮和郭欣穎表示,小組成員設計三種溫度的培育箱,藉以探究全球暖化對蝴蝶生長和乳化過程的影響。「養蝴蝶嘅過程覺得自己好似做爸爸咁。」智榮笑言,完成專題研習的經驗讓他對大自然生態產生興趣,成功孵化蝴蝶亦帶來滿足感,認為計劃十分有意義。
棲身石屎森林 社區公園現身
「蝴蝶就喺我哋身邊,只係市民平日容易睇漏眼。」綠色力量助理高級教育及保育主任盧詠鋒指出,觀蝶活動其實十分「親民」,不少市區大型公園均不難發現蝶蹤,包括常見的鳳蝶和斑蝶等。只要細心留意,透過近距離觀察蝴蝶的行為和習性,蝴蝶可以成為接觸大自然的良好媒介,「好多人以為香港一個石屎森林冇嘢好睇,希望活動打破人們呢個固有印象,認識本土生態價值,從而珍惜擁有嘅自然資源。」
圖:吳啟偉 
文:李紫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